IDC與公有云結合,“美猴云”看上了西北市場
說到云計算與IDC的關系,可以用賓館和自家住房來形容。
IDC業務分為兩種,第一:用戶除了自己買服務器外,還要安裝系統來實現業務功能,然后在IDC進行托管,這相當于買房。而另外一種則是租房,一個部署好的服務器在那,你可以重新裝修也可以直接入住,然后自己支付其他費用。
云計算則類似賓館,將很多服務器整合成一個資源池,不需要裝修也不需要支付水電費,需要多少就賣多少,但房子不是你的,按照提供的資源收費。甚至有人說,云計算多掙一塊錢,傳統IDC就要少掙N塊錢。
不過,在成立于2007年專注IDC業務的天互數據在2016年4月上線美猴云業務,試圖借助之前IDC業務積累和客戶的經驗進軍公有云領域,并深耕西北市場。
一提到共有云,首先就會AWS、阿里云、青云、UCloud等國內一些公有云廠商,并且很多人認為公有云的業務雖然在技術上還有很大的空間,但市場基本上已經被瓜分殆盡,那么今年4月份成立的美猴云如何打開市場?
天互數據公司總經理張彥華告訴36氪,天互數據自2007年就開始在西北從事IDC業務,已經積累了很西北的資源,同樣美猴云也將先在西北市場依托已有資源開展業務。
但問題在于所有人都知道公有云靠用戶規模來盈利,如果僅僅是西北地區恐怕很難滿足美猴云業務的正常運轉。
實際上張彥華說,天互數據的IDC業務與美猴云業務是相輔相成的,并不是完全分割開來獨立運作。
因為天互數據之前從事IDC業務,所以在帶寬、服務器方面是有一部分的富余資源,而美猴云將這一部分閑置資源利用起來,而并非從頭開始搭建一個公有云平臺,因此節省了一定的成本。
此外,傳統IDC客戶的擴容、彈性伸縮或云化需求也可以通過美猴云這個公有云平臺滿足,為客戶提供一套解決方案,這樣就將傳統IDC的客戶價值轉移到公有云平臺上。
同樣,美猴云對于IDC業務來說也有一定推進作用,許多企業最初選擇公有云是為了節省IT建設的成本,但是當公司發展的到一定級別,購買公有云服務會比選擇IDC業務成本更高,因此這些客戶往往又會轉回IDC業務。這時天互可以通過IDC業務將美猴云平臺上的客戶價值轉嫁到IDC業務上來。
據張彥華介紹,公有云廠商有很大一部分業務源自代理商,而許多公有云廠商需要最終用戶登錄他們的平臺來使用,從而提高品牌知名度。當最終用戶知道自己使用的是什么平臺之后,就可以繞過代理商直接使用公有云廠商的服務。因此對于代理商來說,其實是在為公有云廠商來培養客戶。
張彥華在采訪中還提到一點,很多行業都有各自的客戶群體,而這些行業沒有互聯網企業那么敏感,對于使用哪家的服務并不在意,只要可以穩定使用就可以。
因此美猴云為行業代理商提供技術支持,用戶無需登錄美猴云的后臺來進行操作,只是知道自己用的服裝云、餐飲云而不知道這背后其實是美猴云在提供服務。而代理商可以有自主的定價權和品牌保護,保障自己的利益。
這樣對于美猴云來說會損失一定的市場知名度,但張彥華看來,保護代理商的利益也是在保障美猴云的利益,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生態,而并非一家獨大。
目前,天互數據正在籌備登錄新三板。
< 這是一則尋人啟示 >
我們正在尋找一個了解企業服務的記者,可以每天跟創業者聊聊項目,跟投資人談談行業,順便能寫個云計算就更好不過了,如果你是我們要找的人,請發簡歷告訴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