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項技術成功,裸眼3D+VR手機將會成為現實
當大多數人對一個行業感到疲倦的時候,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則意味著機遇。這些領域通常競爭激烈、市場飽和、各家產品大同小異,并且已經出現領跑者。顯然,智能手機符合以上任意一個標準,如果誰這時候跳出來要做手機,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會是質疑。但仔細分析,市場競爭激烈多是在同質化嚴重的手機廠商之間,它們大都性能、外觀、賣點類似,用戶很難有明顯的好惡,想要在這個池子里撲騰出一些水花,確實難度不小,但是在一些創新領域,樹立標桿、推出爆品仍有機會。3D、VR是當下最流行的技術,涉足該領域的手機廠商為數不少,大多數會發布一個獨立的VR頭盔,借此向外界宣告已經占位。深圳超多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多維科技”)也想借勢出發,不同的是,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此前一直以toB業務為主,并且在裸眼3D屏幕技術上深耕十余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超多維科技CEO 許培楨從公司成立之初,超多維就專注于裸眼3D技術,即不借助任何外界設備,只通過終端屏幕看到3D畫面,“畢竟人與生俱來看到的世界都是3D的,”超多維科技CEO許培楨解釋裸眼3D的重要性。在toB時代,超多維主要為PC、平板、手機等終端廠商提供一體化的3D屏幕解決方案。一般的屏幕提供商不同,超多維要提供針對3D屏幕的軟件和系統算法,以及上游的內容源、校驗設備等等。2012年年初,公司研發出全球第一款適用于PC的裸眼3D屏幕,許培楨很興奮,希望可以盡快的在合作伙伴產品上推廣這項技術,但對于PC廠商來說,過于激進大膽地采用新技術,用戶不一定會買賬,更多的時候它們只能試探性的使用一部分。“干著急”,許培楨回憶那段時間,“也有其他廠商感興趣,但是基于商務契約,超多維科技能做的并不多,非常尷尬。”與其焦灼,許培楨想倒不如擼起袖子自己做產品。雖然在toB市場,超多維科技的裸眼3D技術優勢明顯,但公司高層沒有高枕無憂,“單靠做技術成為一家大公司不現實,很多純技術公司成長到一定規模只能賣掉、被收購”,許培楨說。于是,公司逐漸謀求轉型,從原有toB業務向toC轉型。許培楨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找用戶”,用戶在哪里?他們需要什么?怎么找到雙方的契合點?兜兜轉轉,花了近兩年的時間,超多維科技即將推出其自主研發的首款智能手機,裸眼3D會是其中一項功能,除此之外,3D和2D的無縫切換也是核心技術。對于這款產品,許培楨沒有想太多,“公司最新的研發技術終于找到產品承載”,這對研發人員來說,已然足夠慰藉。市面上提出裸眼3D概念的產品并不少,但它們大多數只能在一個固定角度實現,當用戶變換視角之后,3D效果也會消失。這其中的關鍵在于人眼捕捉追蹤技術,也就是能否發現用戶的位置,以及在位置變化之后,能否提供相應視角的畫面。可以將這個動作拆分成捕捉+追蹤兩個步驟。在捕捉方面,目前行業大多通過紅外實現,但這種技術應用到手機上最大的弊端在于功耗過高。超多維科技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的方法解決,攝像頭會存儲大量人臉模型,提煉出人臉特征,形成一張數字意義上的人臉,在看到一張新面孔之后,會根據存儲的大數據迅速判斷人臉的位置、表情等信息。追蹤技術則是通過一整套解決方案實現,它的難點在于在識別人臉位置和角度發生變化之后,不僅僅要追蹤,還要根據算法提供之后呈現的圖像,保證提供的3D圖像不變形、無延時影響。裸眼3D屏幕這項技術也為公司捧回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獎項。跳入一個新行業,超多維科技遇到的困難遠比想象得多。不僅要動手做產品研發,還要完善上下游產業鏈。裸眼3D手機做出來,許培楨發現市場上還沒有校驗裸眼3D的設備,只能自己研發。“畢竟是我們研發出來的技術,只有我們最了解,別人無法加入,供應鏈也只能自己整合。”許培楨說。不僅僅是硬件和解決方案,內容上的開發也要顧及。目前超多維科技平臺上長短視頻的總量已經超過300余部,大部分是與上下游合作伙伴開發,超多維科技最后進行整合和標準的統一。除了手機以外,超多維科技還會發布VR產品,具體將會在超多維科技即將舉行的發布會上揭曉。“3D和VR,二者在底層的算法,包括軟件應用和交互模式上,都很不同”許培楨說,但這些研發都是由超多維科技獨立完成。在許培楨的邏輯中,裸眼3D會大勢所趨的真正原因是消費升級,面對外表相似、價格接近、體驗趨同的手機市場,用戶的剛性需求已經得到滿足,但注重娛樂性的手機市場還不成熟,“未來手機將由“興價比”驅動,用戶的第一部3D電影、VR電影將會通過超多維手機觀看”,這是許培楨看到的市場機遇和空白點。超多維科技未來的野心不僅在于一款手機,平板、PC等多終端,以及內容、平臺等上下游生態圈的搭建,所有娛樂和科技的結合,都將是公司未來深入探索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