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創業者都應該學會給自己“發薪水”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跨境電商長期主義 ,作者:拓跋勇,頭圖來自:視覺中國
我直到2024年才學會給自己發“薪水”。目前為止,每個月公司給我個人的薪水是5000塊,當然了是扣除個人社保和公積金以外的收入。
之前跟幾個小伙伴交流,有不少小伙伴都是把個人和公司的收入牢牢綁定,換句話說,自己每天辛勤工作,結果一直都是向公司借款生活,忽然有一天,公司的業務出現問題,個人可以用于生活的資金直接為零。
一個合格的創業者,首先要有可以保障“團隊”生活下去的基礎,剛剛開始創業的階段,通常只有自己或者極少數小伙伴,當自己等同于“團隊”的時候,要給自己一定的生活費,這個習慣一旦養成,賬上就會一直留一筆錢,哪怕遇到危機,哪怕遭遇“黑天鵝事件”,都不至于瞬間死亡。
去年我跟一個想要創業的朋友聊,當時我給出的建議是:如果你真的想創業,至少要保證要給家庭留夠一年半的生活費,除此以外,還要確保自己在前十個月,可以在沒有任何現金收入的情況下活下去。
過了一年,回想這段對話,我都開始佩服自己的先見之明,因為在這一年里,我親眼看到有的小伙伴,明明業務在向前推動,結果時不時就會遭遇現金流危機,又因為對一件事兒的投入預期不足導致原本有希望成長起來的事業功虧一簣。
給自己發薪水絕對算得上是明智之舉,但是很多小伙伴卻不敢這么做。早期的時候,大家總是擔心一旦給自己發了薪水,公司的業務會進行不下去,但如果一個公司如果連第一名“員工”的薪酬都無法負擔,至少證明了一個問題: 公司的商業模型不成立,業務的鏈條沒有跑通。 當然了,我也不鼓勵給自己發太高的薪水,因為這會影響到后續的發展,但是基礎的生活費,一定要給。
現實中,我見到的更多的是,很多人僅憑一個想法就開始了創業,哪怕上一份工作帶來的積蓄無法保證自己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生活半年就貿然開始了嘗試,這是極具風險的。之前我說過一個問題:拿我們現在從事的跨境電商來說,注冊一個新的店鋪,從選品到正式上線開始推廣銷售,至少要有兩到三個月的時間,早期銷量不穩定的情況下,銷售收入也是不穩定的,新店鋪還要經歷平臺的付款延遲,通常情況下都要至少五到六個月的時間才能慢慢進入正常狀態,這還不包含第一款產品銷售正常之后補貨,擴大銷量,擴充產品的投入,所以假設自己這個月投入,下個月就有良好現金流是非常不理智的。
創業是件極具挑戰的事兒,即使是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找對了正確的市場和產品,失敗都是一個大概率會發生的事兒,因此,我們需要保持盡可能低的預期,用更加合理和科學的方式完成這個挑戰。我們不僅要會給小伙伴發薪水,也要學會給自己發薪水。在完成高速成長之前,首先要建立一個相對健康的發展生態,把自己的每一枚銅板都丟入到創業大潮中,簡直就跟賭博一樣,所以,別對自己,別對團隊的第一名“員工”過于吝嗇。
其實這個話題的底層含義恰恰是要不要傾盡所有,投入到一件事兒上。我的個人判斷是不要。以前我看好一款產品,總是會不計一切代價去投入,夢想著等貨賣出去,我就可以賺得超越大多數人的收益,結果越是這么做,越是會不停地栽跟頭。
就像我之前的文章中說的一樣,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第一款產品并沒有那么成功,甚至有些產品剛上架就遭遇各種各樣的“阻礙”,還有產品前期表現還不錯,加大注碼后,銷量和評價一瀉千里,自己連后續開新品,做新的嘗試的資金都沒有,經歷過幾次失敗后,現在的我,哪怕一款產品上線后表現還不錯,我都會制定一條紅線,確保我們的增長是在可控的區間,避免單一產品造成過大的風險。
因此,我建議每一個創業者,從現在開始,都要學會給自己“發薪水”,可以是5000,可以是1萬,一定要確保我們的發展是健康的、合理的、科學的,不要毫無顧忌地下注,最后一次又一次地從零開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跨境電商長期主義 ,作者:拓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