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其實是缺乏想象力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扯氮集 ,作者:魏武揮二世,題圖來自:AI生成
知名投資人朱嘯虎關于人形機器人的看法,前一陣子剛剛形成了創(chuàng)投圈的小熱點,一堆行業(yè)人士上去和他商榷。結果,這次所謂機器人馬拉松大賽,真是活脫脫一個大型翻車現(xiàn)場。
一
人體結構,其實是非常精密、復雜乃至神奇的一套系統(tǒng)。
家族中有位老年人,多年以前不慎摔了一跤,導致骨盆有一處骨裂。后來打入一小塊人造骨頭了事。非常小的一片金屬,但后遺癥依然顯現(xiàn):行走比一般人左右搖擺的幅度更大,無它,平衡爾。爬樓梯更吃力,無它,發(fā)力爾。
人體就是這么精密,真是妙到顛毫,差一分都不行。
二
電腦這個東西,從來就沒有人為它定義過形狀。
人類第一臺通用計算機ENIAC問世的時候,人類絕對想不到后來的計算機,是長成今天這樣的。
再然后,一個顯示屏、一個主機外加鍵鼠外設,成為標準的PC形狀。
筆記本的形狀則主機消失了,隱藏在鍵盤底下。
平板電腦,更真就是一塊板子而已。
從來沒有人先規(guī)定過電腦必須長成什么樣,然后再進行電腦的研發(fā)。事實上,是電腦的功能需要滿足這個需求那個需求,形狀?只是為滿足需求之后慢慢的演化而已。
三
這就是我所謂的, 人形機器人是沒有想象力的東西。 它用一個看似很有想象力的擬人化形狀,實際上這條賽道完全限制了機器人的發(fā)展。
所謂人形機器人,無非就是有一個腦袋、有且僅有兩條手臂、有且僅有兩條腿或叫足吧,以及,一個軀殼。
為什么一定要有個腦袋呢?視覺聽覺功能做在軀殼上不行嗎?
為什么一定是兩條手臂呢?如果三條乃至八條機械臂更能滿足功能性需求,不行嗎?
為什么一定是二足呢?為增加平衡,三足、四足就不行嗎?
古人還知道想象出三頭六臂來表現(xiàn)神通廣大 (也就是功能比常人完成得多) ,更有所謂千手觀音顯示法力無邊,今人倒自己給自己戴個帽子:得像人!
這就是沒想象力嘛!
四
機器人的首要目標,就是完成某種或者某幾種具體功能。
如果只需要幾條腿,就可以完成運送物體的功能,為啥非只要兩條腿呢?兩條腿的平衡性要求很高,跨越障礙不能有太高的障礙物。為了保持平衡,載重就不會太大。要知道,大幾十斤甚至百斤以上的東西一旦扛上,整套平衡系統(tǒng)又加了難度。
戰(zhàn)場上、救災現(xiàn)場,相對而言,機械狗就是比類人機器人更合適——請注意,只是相對。機械狗有機械狗的問題。
在某些障礙不多的場景下,輪子就是比腿有優(yōu)勢。酒店機器人是完全不需要腿的。輪子的優(yōu)勢在于:投入成本極低,基本不需要考慮液壓系統(tǒng)。如果夠結實,動力夠足,載重也不是啥大問題。
一些人類無法輕易到達但又想去作業(yè)的區(qū)域,比如深海比如太空,非要搞出類人機器人,我只能說:舍本逐末。
朱嘯虎所謂人形機器人,暫時沒有應用場景,這話其實是不錯的。
有什么場景,是非要一個類人機器人才能去完成而不是不太像人的機器人做不好的呢?
五
情緒價值。
足夠類人后,在暫時不考慮做不到完全和人類一樣的恐怖谷效應,也許能夠提供情緒價值。
比如說,gpt inside的成人玩偶,就是在很多科幻影視劇里能看到的性愛機器人。
這個事其實我有過一些行業(yè)摸索,實際情況是,智能成人玩偶對關節(jié)類的要求更高 (包括承重) 。就不展開了,少兒不宜。成年人請自行想象。
而且我一直覺得這個方向的倫理問題非常大。人類自己的倫理問題還吵得喋喋不休,還有動保加入進來。智能成人玩偶再加入,更是亂成一鍋粥。
還有一個方向是老年人照護,比如護工替代。
但護工替代,較大程度上還是功能型:翻身、把尿、陪去看病之類。 情緒類,未必一定要類人。 做個智能鳥行不行?
六
人形機器人這條賽道,由于限制了形狀,就是把本來完成某種功能只需要解決abc三個重大問題,變成了要解決abcdefg等等等等各種其實無關功能完成的莫名其妙的問題。
除了給勇攀科研高峰的雄心壯志點贊外,還是要講一句,ROI非常不劃算。
機器這個東西,是功能定義了形狀,而不是反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扯氮集 ,作者:魏武揮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