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界的“小鎮做題家”,經歷成長陣痛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劉國輝
圖片來源 | AI制圖
江浙作為我國經濟富庶之地,是產生優質城商行的富礦。這里面有“出身”比較好的銀行,比如江蘇銀行是全省10個城商行合并的,寧波銀行、杭州銀行、南京銀行也是在副省級城市、經濟強市里由多家城信社聯合組建而成的,起點都不低,一出生已經在羅馬。有些發展還不錯的城商行,則“出身”一般,比如蘇州銀行。
?
雖然誕生在經濟強市,但蘇州銀行起點不高,最初由兩家蘇州市郊的農信社合并而來,此后轉為城商行,資產規模一路從2010年成立之初的不足500億元,發展到今年一季度的7271億元,算是中小銀行中比較勵志的一家。與江浙其他出身不錯的城商行相比,蘇州銀行更像是“小鎮做題家”。
?
蘇州作為經濟重鎮,金融競爭激烈,這幾年里蘇州銀行業績成長不夠強。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增長在優質城商行中都不算起眼。
?
4月底,蘇州銀行發布2024年報以及2025年一季報,截至2024年末,該行實現營收122.24億元,同比增長3.01%;歸母凈利潤達50.68億元,同比增長10.16%。一季度營業收入為32.50億元,同比增長0.76%;歸母凈利潤為15.54億元,同比增長6.80%。增速不算突出。
?
過去一路帶領蘇州銀行成長的,是2011年開始擔任董事長的王蘭鳳,這位兩次入圍福布斯“中國杰出商界女性”榜單的董事長,執掌蘇州銀行12年,2023年退休后,蘇州銀行組建了以70后為主的新管理團隊,原上海銀行副行長崔慶軍任董事長,原農行南京銀行行長王強擔任行長。
同時,第一大股東蘇州國發一路增持蘇州銀行。蘇州國發可謂當下國內風頭正勁的地方金控,旗下已經集滿了銀行、保險、券商、信托、擔保、創投等金融牌照,蘇州銀行是其中重要的一枚棋子。
?
在新管理層和大股東的加持下,蘇州銀行能否重拾高增長?
?
起點不高,成長性較強
?
王蘭鳳是內蒙古人,早年工作經歷在內蒙,曾任職于中行包頭分行以及內蒙古分行,2001年后南下,加入光大銀行,曾任職于光大銀行蘇州分行和上海分行,均做到了行長職位。2011年6月,加入了剛組建的小銀行蘇州銀行,任董事長。
?
彼時的蘇州銀行,剛剛成立1年,由江蘇東吳農商行更名而來,在最初,則是由蘇州市郊農村信用聯社與吳縣市農村信用聯社這兩家農信社從當地農行剝離,一步步發展起來。可謂起點比較低了。包括江蘇銀行、杭州銀行、寧波銀行這些城商行都是由本地城信社合并而來, 城市與農村的經濟體量,差距是巨大的。 2010年9月,蘇州銀行成立、由農商行轉為城商行之時,資產規模在450億元左右。
?
在王蘭鳳看來,中小銀行有自己的優勢:打法靈活,組織架構緊湊,自主可控性強,決策鏈條較短;易于聚焦本地中小微客戶,獲取客戶的“軟”信息。因此,蘇州銀行2016年提出了“以小為美、以民唯美”的發展戰略,與多數城商行深耕本地政信類業務不同,蘇州銀行瞄準蘇州的制造業優勢,多年來一直在制造業上投放最多比例的信貸。
在2015年,對公信貸中38%投向制造業,至今仍有3成比例,2024年在包括對公和零售在內的全部貸款中的比重達到18.86%。此外,建筑業和批發零售業也在對公貸款中占比較高。在蘇州逐漸有一定的資源積累后,蘇州銀行也逐漸加大了政信類業務對比比重,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在對公領域占比從2015年的8%逐漸提升到目前的22%左右,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占比也常年維持在10%左右。
?
零售貸款占比一直不高,2015年占比不到20%,此后有所提升,2022年占比達到36%,之后經歷了不良率的攀升,2022-2024年不良率分別達到0.68%、1.02%和1.66%,因此占比在今年一季度又下滑到25.71%,對公貸款占比達到74.29%。
?
在組織能力上,王蘭鳳于2015年左右啟動事業部變革,成立公司銀行、零售銀行、金融市場、數字銀行四大專業化經營的事業總部,2020年繼續推動“事業部變革2.0”,建立“總行管總、總部組建、區域主戰”的組織形態來確保效能,也增強了蘇州銀行的資產獲取能力。
2023年王蘭鳳退休后,崔慶軍成為蘇州銀行董事長,王強擔任行長,蘇州銀行聚焦對公“科創+跨境”、零售“財富+民生”的雙核驅動戰略,打造差異化。
?
基于業務和組織上的布局,蘇州銀行長期成長還是不錯的。到2025年一季度,資產規模突破了7000億元,在國內銀行中位居行業前五十之列,2023年位列49位,與青島銀行、齊魯銀行、鄭州銀行等城商行規模較為接近。 2015-2024十年間,蘇州銀行營收增長了76.7%,凈利潤增長了179%。比江浙的優質城商行略差一些 ,如杭州銀行十年里營收與凈利潤分別增量了200%和288%。江蘇銀行分別增長了188%和235%。不過蘇州銀行的增長在上市城商行中也算還不錯。
?
“小鎮做題家”陷入成長陣痛
?
不過自2021年以來,蘇州銀行增速不佳,營收維持個位數增長,凈利潤靠消耗高撥備來維持較高增長,且增速也在下滑。
?
體量較江蘇銀行、寧波銀行、杭州銀行還有很大差距,但增速卻不及這些大塊頭的公司,蘇州銀行的成長性與競爭力有些問題。
?
蘇州銀行近四年業績與頭部城商行對比
?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蘇州銀行業績既有一些亮點,但同時也有不少問題。
?
好的方面來看,資產規模增長還是不錯的 ,截至2024年末,蘇州銀行總資產6937.14億元,同比增長15.27%;今年一季度也有12.18%的同比增長,增速與江浙的優秀銀行相比并不遜色。其中貸款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分別增長了13.62%、12.74%,雖然低于資產規模整體增長,不過相對來說也是不錯的表現。
?
不良率維持低位 ,從2023年的0.84%下降到2024年的0.83%。 撥備覆蓋率方面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分別為483.5%和447.2%,處在上市銀行中的高水平。
?
不過問題也相當多。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營收分別增長3%和0.76%,遠低于資產擴張速度,其原因在于凈息差低,且下滑速度過快 ,2024年凈息差在2023年已經下滑19個BP的基礎上,再次下滑了30個BP,從1.68%降到了1.38%,使得利息凈收入在2024年下降6.81%。 錢投放出不少,因為收益率下降太快,帶來的利息反而減少了。
?
凈息差在上市城商行中處在較低值,比很多優質銀行要低不少,甚至比資產集中在地方基建導致凈息差不高的杭州銀行還要低。 杭州銀行去年還有1.41%的凈息差。
?
按理說蘇州銀行凈息差不該這么低。 從資產結構來看:
一方面,蘇州銀行金融投資在資產中的占比相對較低,最近幾年維持在35%-36%之間,2024年底為36.64%,比其他優質城商行低不少,如杭州銀行在46%-47%之間,寧波銀行為44%,江蘇銀行較低,也達到38.62%,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在38%左右。如果資產更多在信貸上,由于收益率較高,往往資產收益率更高;
另一方面,從信貸結構看,蘇州銀行在相對收益較高的制造業等領域投放最多,在基建等低收益的政信類業務上占比相對較少,應該也能拉高資產收益率。
?
蘇州銀行資產結構并不保守,凈息差還這么低,且下滑幅度較大,可能有兩方面原因 :
一是零售業務表現不佳占比不到3成,比例下滑 ,且個貸規模在2024年還有5.67%的下降。個貸平均收益率也從4.79%下降到4.27%,達52個BP,幅度較大。可能是在全行業零售資產質量下降的背景下,蘇州銀行個貸收縮,聚焦于更優質客群。從2024年個貸結構看,個人經營貸減少了20.42%,個人消費貸增加了15%。
?
另一方面是,雖然對公業務占比高,但蘇州作為經濟重鎮,是金融機構必爭之地,既有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也有大把的江浙優質城商行在蘇州開設分行展業, 蘇州銀行本身競爭力并不足夠強 , 使得蘇州銀行雖然是本地銀行,但市場地位并不高。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蘇州銀行在蘇州的貸款市占率為3.3%,除了不及四大行與國開行,以及中信、招商兩家股份行,寧波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南京銀行、泰隆銀行、南昌銀行等城商業以及農商行也有較多份額。
?
蘇州銀行雖然一路發展,制造業、批發零售等領域有較大比例信貸投放,但 市場話語權不足,影響資產定價。2023年及2024年,對公貸款平均收益率分別為4.03%和3.75%,確實不高。寧波銀行這兩年分別為4.39%和4.29%。
?
這樣,蘇州銀行凈息差處在較低水平。2024年,蘇州銀行基于不同領域的資產質量,對于信貸結構也有一些調整,除了個貸規模下降,地方政信類業務有所提升,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信貸規模增長了24%,比例上升了1.3個百分點。資產向低風險低收益的領域轉移,降低了收益率。
?
除了凈息差下滑快,拉低營收增長, 蘇州銀行的資產質量也面臨一些挑戰 。 不良率雖然維持平穩,但是建立在核銷大增的基礎上,2024年核銷了14.55億元壞賬,較2023年的5.36億元大增171% 。從不同貸款的遷徙率來看,正常類貸款遷徙率從0.7%上升到0.85%,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從12.17%上升到20.31%,次級類遷徙率從43.26%上升到68.5%,各類貸款的質量都有所下滑。從信貸領域看,個貸不良率從1.02%升到了1.66%,第一大對公領域制造業的不良率從0.89%升到了1.01%。
?
在凈息差過低、利息凈收入下滑、資產質量存在壓力的情況下,蘇州銀行的營收壓力較大,盈利更是需要消耗較多撥備,使得撥備覆蓋率下滑很快。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Q1撥備覆蓋率分別為530.81%、522.77%、483.50%、447.20%。
?
因此從近十年歷史看,2021年之前成長性還是不錯的,2021年以后經濟增長放緩、銀行業降息降費、國有大行業務下沉后,對蘇州銀行構成外部挑戰。從內部來看,蘇州銀行體量較國有大行、主要股份行和優質城商行的蘇州分行相比, 體量并不大,與這些銀行相比,本身競爭力又不夠突出,從資產獲取到風控,并沒有超過同業的能力,因此在體量不占優的情況下,有點后勁不足 ,近幾年的成長性遇到挑戰。
?
積極有為的新管理層與大股東
?
雖然這幾年成長性有所下降,不過憑借蘇州市2.67萬億GDP的經濟強市地位、大股東的支持以及管理層的戰略變化,蘇州銀行未來應該還是會有望持續增長。
?
從股東層面看,蘇州銀行的第一大股東蘇州國際發展集團一路增持蘇州銀行,去年底持股13.42%。 近年來蘇州國發收集金融牌照“上癮”,在持股蘇州銀行、東吳證券、東吳人壽、蘇州信托、蘇州創投等眾多金融牌照的基礎上,2024年又接手了陷入困境的安心財險,更名為東吳財險,獲得了財險牌照,做強地方金控的意圖非常明顯 。作為國有控股公司,蘇州國發一系列舉動,應該來自于蘇州市的部署。在蘇州國發的參股企業中,蘇州銀行作為旗下唯一的銀行牌照,地位非常高。 預計蘇州銀行在后續發展中,應該也能得到蘇州市和蘇州國發的大量資源支持。
?
2024年,蘇州GDP達到2.67萬億,實際增速6%,經濟規模僅次于京滬穗深以及重慶市,居全國第六位。這樣的經濟基礎,疊加蘇州銀行作為本地銀行的優勢,有望助推蘇州銀行的發展。
?
管理層方面,從王蘭鳳到崔慶軍,兩任董事長都曾提出過萬億資產規模的目標。1972年出生的崔慶軍在2023年開始執掌蘇州銀行,正是需要出業績證明自己的階段。
他擔任董事長以后,蘇州銀行出現了業務層面的一些變化,發展策略從“以小為美、以民唯美”,轉變為“以民唯美,向實而行”,不再突出中小企業金融的地位,著力提升市場份額。 崔慶軍提出“不發展是最大風險”的經營理念,開始“全力趕超對標同業”,四大關注重點為“市場份額、有效戶數、營收貢獻、資產質量”,向競爭對手發起沖擊。在信貸上,蘇州銀行向制造業、科創、綠色金融上投入較多、風控上,也在完善智能風控體系,包括新綜合信貸集群、大數據預警決策平臺、風險圖譜場景應用等。外延增長上,徐州分行開業后,在江蘇省內主要城市已經全覆蓋,另外公募基金業務平臺蘇新基金也已經在2023年開業,發行了一只債基以及兩只指數增強基金,總管理規模超過150億元。
?
這些都有望推動蘇州銀行接下來的增長。當然,與江浙的優秀銀行差距還是比較大的。就省內來說, 目前蘇州銀行資產規模剛過七千億,與江蘇省內的江蘇銀行和南京銀行差距很大,二者資產規模分別達到4.46萬億以及2.77萬億,是蘇州銀行的6倍、4倍左右。今年4月,江蘇農商聯合銀行掛牌成立,資產規模更是超過5萬億元。蘇州銀行在省內金融市場的地位還不高。
?
蘇州銀行的資產獲取能力、風險控制能力要能獲得足夠提升,才能穩步向萬億規模沖擊。 從2024年的情況看,蘇州銀行的房地產貸款規模從168億激增到309億,在整體信貸中的占比從5.74%上升到9.27%。 在全行業都在降低地產信貸比例的情況下,蘇州銀行逆勢大幅增加地產的投放,可能是看好地產的復蘇,也可能是優質資產獲取能力還有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