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草视频2-久草视-久草社区视频-久草色在线-久草色视频-久草软件

獨立書店老板的2025:眾籌房租、做廚師養店的堅守

我是創始人李巖:很抱歉!給自己產品做個廣告,點擊進來看看。  

在習慣短平快、低成本獲取知識的數字化信息時代,紙質閱讀這種要投入時間、專注力的精神消費,仿佛已成為次末的選擇。


圖書消費的空間不斷被壓縮,連結合圖書、文創產品和咖啡等聚合商業模式也不再奏效,“網紅書店”們開始逐漸退場。


新浪蜂鳥”找到了三位常年營收幾近赤字,還在認真選書,經營獨立書店的老板,探討獨立書店這一特殊社會空間在當代社會的生存狀態和文化意義。


為養活書店,我去做了廚師


江陰,小眾書屋,老板,黃飛


今年是我開書店的第14年了。這一年,書店整體虧損,不光人工成本不能覆蓋,房租還要自己補貼。補貼多少我不算細賬。糊涂點,還少了煩惱。


年末到年初,大家手上都有些錢的時候,勉強算得上書店的“旺季”,夏天的三個月銷售最不好。其實我們夫妻倆對書店收入的期待不高,能掙夠每年5萬的房租就可以,這兩年房租雖然沒漲,架不住營業額持續下跌。去年,書店的營業額是以往的八成,去掉房租還能賺幾萬,今年營業額降到五、六成,連房租我們都掙不出來。


為了養活書店,我和愛人只好出去打工。 我在食堂做廚師,太太做后勤,一周上六天班。我工作時間短一些,早上九點去單位,下午兩點鐘就能下班,回到書店。


上午書店本來就沒什么人,中午偶爾有人來,大多是老客戶。我和他們說,我去上班了,他們都理解。


江陰雖是縣級市,畢竟也是長三角地區的一部分,私營經濟一直還算可以,但也在面臨溫水煮青蛙一樣的緩慢下行,不會讓你一下子感到非常緊迫,但壓力也是實實在在的。稍高一點工資的崗位現在都少見。收入的減少,直接影響大家的文化支出。甚至,現在我們這邊的孩子都不怎么補課了。


人們常常把開書店看作一種情懷,總有套說法。 但我當年決定開書店其實無關什么遠大理想,只是為了找方便照顧將上小學的孩子。


我是1996年從中專學校畢業的。中專學的餐飲管理,畢業后一直做廚師,后來開了書店。我剛畢業的時候可以說是書店的黃金年代,在江陰這個小城市,我熟悉的非國營書店大概有5、6家,實際也許不止。到鎮里、鄉下也至少都能找到一兩家 (書店) ,售賣大多以暢銷書和人文社科書籍為主,還有盜版武俠小說,一些消遣文學。


那時候開書店可是賺錢的行當,還需要老板有點門路呢。現在想想,可能只是表面上的文化繁榮吧,實際也是泥沙俱下,各種質量的書籍混雜在一起,大家沒有什么選擇,有什么書就看什么書。


2010年5月,書店開起來的時候,我還在上班,妻子一邊守店、一邊接送孩子。不到兩年,我工作的單位倒閉了,我們兩個人就一起守著書店。


2000年到2010年算是書店的后黃金時代,到我開書店的時候,已經是末尾的末尾了。老舍有篇小說叫《斷魂槍》,最后主人公舞完槍后,說“不傳”,一個時代過去了,雖然人有信念,但時代變了,可能信念也跟著一起過去。但有的人可能還想掙扎一下,像我,因為從來沒有嘗到過開書店賺錢的甜頭,期望值比較低,就能吃不飽餓不死地,一直開書店。


我們書店的第一個店面是夾在郵局跟飯店之間的一個13平米的小屋,主要以租書為主,一部分是言情武俠,一部分是我自己的藏書。當時旁邊酒店正在改造,我們趁機進了些水來賣,還賣出了一兩萬塊錢,簡直快比租書的收入要高了。


開了一年左右,書店搬到了一個地理位置相對更好的位置,在步行街旁邊,店面擴大到22個平方,房租雖然貴了一點,但營業額上升了。隨著城市管理不斷進化,書店門口被嚴禁停車,總有人因為停車而收到罰單,原本優越的地理位置一下子變得不再適合開店,生意急劇下降。我只好換一個成本更低、更偏僻的地方。


那時候我嘗試過送時尚雜志上門,銷量還算可以,但也是雜志最后的余光了,等到智能手機完全普及,雜志迅速衰落,我也就不再送了。


書店的經營業務是隨著時代不斷調整的。 最初以庫存書為主,后來發現想要在庫存書中挑選好書的概率很低,慢慢逐漸轉向新書,到第三家店,書店完全轉入新書的銷售了。


受制于政策、房租等緣故,書店每隔兩三年就得搬遷地址。第四個店面直接搬到了民居里,經營一直都不好。第五個店是因為孩子要到鎮江上高中,書店也隨之搬了過去。沒想遇到了疫情,人和書店只在鎮江呆了一年就回來了。


現在在江陰的小眾書屋是我們的第七個店址,是靠近主城區的私宅,店面有100多個平方。


如果從商業或金錢的角度上考慮,我開書店是不太成功的。不賺錢,還有點虧損。但它帶來很多情感上的東西,往來的人與事相對舒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純粹,這些感受可能是用錢買不到的。


我選的書大多是人文社科、文學、藝術、歷史和哲學等領域的。人文社科類的書往往又是最難賣掉的。雖然在網上,這類內容好像很流行。也許恰恰是希望什么、要求什么、鼓勵什么的時候,這樣的內容就更稀缺。


所以,經營書店不能只看選品好壞。店主的喜好再好,也可能并不符合市場規律。看有些中盤商開的書店,經過大數據的篩選,成功地選出暢銷書,更符合大多數人的口味,營業額肯定不錯。


但既然開了書店,錢賺不多,至少要使自己愉悅,進書我就想多進一些自己喜歡的書。我老婆有時候會說,書賣不掉就少進點, 錢緊張了,進書更精挑細選,不斷取舍,也沒什么經營技巧。


還有些一直賣不掉的,是最早期目光不行時進的半垃圾書。完全垃圾的書我都當廢紙賣掉了。半垃圾書,要是想扔也不太舍得,畢竟也是真金白銀買進來的,只能放書柜最下面,或者放到網上看能不能銷掉它。


選書是一個無止境的過程,作為書店老板,學習也是無止境的。 還好我沒有其他的愛好,這些年,收入和積蓄除了生活所需,都花在了購書上。


但書店銷售額是有止境的。畢竟,不可能整個城市的人都來我這里買書。每次店鋪搬遷都會流失一些顧客,網購流行之后,實體書店的顧客又流失一部分。雖然書店迎來送往,總會有新的顧客,但總體來說,書店顧客的上限早就達到了。


很多人建議我們書店可以加售咖啡、茶或文創產品。但在江陰這個小縣城,這些建議仿佛都不太可行。以前有家格林書店,兩層的空間,除了租售圖書,還有喝咖啡的休閑區,沒多長時間就關門了。我在鎮江開店的時候,也在書店的二樓嘗試做過茶飲,一個月下來,收入幾百塊錢,最后也就作罷了。


偶爾,我們也會到市集擺書攤,是書友介紹的,不需要出錢。如果需要出錢,估計我們連書攤費都賺不回來。書攤的生意基本是一次性的,很多顧客加了我的微信,但幾乎沒有來店里的。做活動也一樣,性價比很低的,要么賠錢,要么賠精力。人多是人多,但只是來捧個人場,沒什么營業額。


今年,我經常關注同行的信息,看大家也都在折騰,不斷尋找出路。就像汽車出現后,打馬蹄的行業肯定會沒落一樣,書店不景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所以,我并沒有太多的悲觀情緒。我對物質的要求比較低,也從未嘗過開書店成功致富的甜味,也就不在意這些了。


常光顧我們書店的老客人,通常都是對價格不太敏感的。隨著我不斷進步,我也能根據他們的需求推薦一些新出版的書,他們就省去自己尋找的麻煩。時間長了,我和老顧客像朋友一樣有了感情,他們明知道有些書網上有,還是報個書名給我,讓我去訂,他們再來買。 這樣做生意,至少能讓書店生存下去,書友們有個能聊聊天、喝喝茶的地方。


信息泛濫的年代,人們缺乏的是選擇的能力,很多人也需要書店老板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閱讀層次來推薦書籍。而能夠選擇好書的店主越來越少,我從前常去的書店,很多早已關停,要么就做商業化轉型,完完全全成了教輔書店。


前幾年,我感覺人們對小資情調書籍的需求有增長,人們喜歡詩情畫意,對茶、咖啡、美食等生活類的書籍會有一個上漲期,現在又跌落了。我想,可能是大家都太忙了,為了達到以前的生活水準需要花費更多的努力和時間,休閑的時間更少了。人活著首先得生存。


經營書店是一個家庭的決定。妻子一直很支持我,這也是書店能開下去的原因之一。雖然,它不賺錢,甚至我們還要一起打工來養它。 但書店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每次下班,脫下廚師服,回到書店,我就像回到港灣,外面的煩惱都遠離了。


“哪怕是書店老板,我也不想強迫別人閱讀”


重慶,霧讀讀,蛙哥


和往年一樣,今年書店的營收大致持平,就是虧在了人工。但對我來說,還算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我就沒想過靠開書店賺大錢,決定開書店前,我已經提前預估了每個月會虧損多少,計劃虧到一定數額就關掉它。沒想到還能收支持平,已經超乎我最初的預想了。


我做過民宿,開過出租車,當過便利店員,還在唱片廠牌工作過,這些工作都沒有超過兩年。只有書店例外,現在書店已經開了三年多了。


經營書店之前,我在越南峴港經營一家川菜館。因為疫情爆發,不得不把館子關了回國。那時候大家活動范圍受限,很多業態難以開展,可生活還得繼續,還得想辦法賺錢。2021年5月底,我和朋友在還沒想好做什么的情況下,盤下了一個十幾平米的小店面,算是先立下干事的決心。


最后我們想,反正做什么都有虧損的風險,干脆開家書店吧!我自己有一批私藏的舊書,加上朋友寄賣的,足夠撐起一家小小的二手書店了。


對于書店的經營規劃、售書種類,我沒有特別的想法,有什么書就賣什么書,都是我自己喜歡看的地理、人文歷史、人類學以及民族民俗等方面的書籍。2021年7月5日,書店正式開業。和想象中一樣,前半年,書店都是虧損的。作為一家書店,我們提供給客人的選擇太少了。


再怎么不在乎,書店始終是一個店,不能只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有限的認知去選書,自己的興趣方向不一定適合市場,如果想要書店生存下去,不是純粹為了好玩,就得想辦法和受眾對接,交換信息,了解他們的需求。有人閱讀是為了放松,也有人閱讀是為了學習和思考,從經營角度考慮,書店需要兼顧這兩方面的讀者。


這和開飯館有相似之處——都需要關注客戶的反饋。 開飯館時,我也會詢問顧客對菜品的看法,如果不滿意就做調整,起初飯館只是做川菜,后來發現越南有些顧客喜歡吃火鍋,店里就加入了火鍋。


后來,聽從朋友的建議,我加購了一些大眾接受度比較高的文學類書籍。


但開書店的收入和開飯店比,差別依然是很大的。


今年,銷售最好的是7月,這個“好”也只是相對的。其實我沒細算過賬,只記得那個月自己整天在店里瞎忙。


但8、9月,立秋之后,書店的生意是印象很深的差。因為那兩個月每天都很燥熱,大家都不想出門,我自己都不愿意到店里來。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在朋友圈里勸大家謹慎前往霧讀讀,因為那時候社區有隧道工程,天天像敲木魚一樣打洞,朋友打趣說是在召喚沙蟲。


書店經營最難的日子,只有鄰居家散養的小貍花是常客,天天來店里吹空調。


不過,我一個單身漢也無所謂了。本來我的消費也不高。如果未來要擔負起家庭責任的話,可能會有點壓力。我對物質消費的要求不高,對賺大錢的需求也就不高,這導致我經營書店比較“佛”吧。因為經營理念不太一樣,與我合伙的朋友后來退出了經營。


合伙人的離開,刺激我更想好好經營這家書店。我每天中午12點前到書店,先做個簡單的清潔,整理下昨天賣的書目,做個備忘錄,再做做分類整理、陳列。因為二手書很少有副本,一本賣掉之后店里就沒了,得考慮之后要不要再進。書店一直營業到晚上9點。本來每周二是店休日,但現在有朋友幫忙周二守店,就基本沒有店休的日子了。


除了招呼客人,每天還有很大一部分工作內容是了解市場,看看現在有哪些書可以收。


以前我挺愛買書,每年能讀個二十來本,開書店之后,純粹的閱讀時間反而更少了。我已經很久沒有坐下來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了。現在看到一本書,首先想的不是自己好好讀完,而是想,這本書有沒有市場,受眾群體是什么樣的,再在網上查查這本書的銷售情況,還會看看大家對這本書的評價。


一年下來,純粹個人享受閱讀的書可能就一兩本,買書也徹底變成進貨。開店以來,我每天不是在選書,就是在去選書的路上。除了在網上看書訊,還得去各個城市的舊書市場和書店淘書,我常去香港、臺灣、廣州和深圳挑書,算是“出差”。書籍隨買隨寄,想多淘些好書,就在當地多待幾天。


很多人覺得舊書應該是非常便宜的。實際卻不是,甚至還可能貴過新書。舊書可能不太干凈,可能會有前主人留下的筆記和劃線,可能沒有塑封和腰封,這些都是區別于新書的、作為二手書的獨特魅力。


因為價格便宜而買書是一個思維陷阱。我認為,再白菜價,也不能買自己不太感興趣的書。還是得真正地把書捧起來,看了之后覺得自己很喜歡,愿意花對應的價格買回家,這是對書的尊重,也是對書店的尊重。通過這樣的方式養活一個書店才是良性循環。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對我們的舊書價格產生質疑的客人,算是達成我的心愿,大家會覺得自己花錢買的書是值得的。


現在的書店是我2022年尾租到的新店面,比老店寬敞10平米左右,在重慶渝中區的一個地鐵站附近。一個月的經營成本加上房租,差不多能和收益持平。


租房是一錘定音的交易,相對較省心,這兩年也一直沒漲過價。


進書才是花錢又操心的。為了擴展書店的內容,與時俱進,我也開始采購新書。但出版社給的折扣還不如網購的價格,最后干脆在網上買。


這是開書店和開飯館很不一樣的地方。開飯館時可以直接在市場上采購食材,我想要花椒、辣椒,可以直接去市場上買,不同的市場有不同的價格,明碼標價,對每個人都公平。需要的量大就去批發市場,價格低一些,長期在一個商戶那里買,他們還會給更優惠的折扣。


書店行業雖然也有類似的方式,但可能需要資源交換來獲得對應的待遇,渠道也像是封閉式的銷路,不是對所有人開放。像我們這樣小規模的獨立書店,面對出版社,其實沒有任何挑揀的權利,也沒什么資源可以提供給對方,無論是內容選擇還是進貨價格,我們都是被動接受的。很多時候,我和出版社談合作沒有太多籌碼,就算給錢,人家也是愛買不買的態度。通常,好賣的書,出版社早就自己先賣掉,不會告訴我們,也不會給我們,別說價格了,就連內容我們都得不到信息,也拿不到太優惠的折扣,利潤空間很低。


作為零售鏈條的末端,我其實需要主動出擊,建立聯系。但新書并不是我書店的主營板塊,我也不太愿意去低聲下氣地求人家。


市場倒逼著 (書店) 做選擇,很多書店變成幫出版社銷庫存銷貨的窗口。我不太想要我的書店變成那個樣子,還是想要更多地發揮自己的興趣。這才是獨立書店的特性。讀者到一家獨立書店,如果那家書店是有認真選書的話,讀者能夠通過書感受到老板的興趣和知識結構,也會有一定受眾群體愿意為書店的選擇買單。


雖然,沒什么時間沉浸讀書、也賺不到錢,開書店倒是不缺“意義感”。實體書店的意義在于,你要閱讀的內容是具體可感的,你可以隨時觸摸、翻閱店里的書,再決定買不買。我遇到過一個客人,想看哲學書,他說他很喜歡,問我有沒有。我就把那本書找給他了。當那本書擺在他面前,他開始翻看的時候,顯得特別頭疼,最后搖搖頭說還是不要了。


我不覺得冒犯,挺有意思的。這是一個正常的售賣環節,客人需要或者感興趣,我就找給他看,他看了之后如果覺得沒興趣也可以不要。


閱讀是一件很實在的事,千萬不要為了讀而讀。 前段時間,有個大學生來店里買書,跟我說,他的目標是一年讀100本書,后來因為沒有實現這個目標,他感到焦慮和痛苦。我跟他說,如果讀不了那么多,就不要硬讀,我這個書店老板,一年可能也就認真讀了一本書。


我發現好多年輕人都有這種焦慮,覺得自己好像沒有達標,這一年就好像是白過了。哪怕我是一家書店老板,我也不想強迫別人閱讀。多閱讀肯定是好事,但也沒必要逼著自己閱讀,不要硬給自己塞一些困難,生活本來就很難了。


“書店如今像一個笑話,我也會笑著把這個笑話講完”


上海某不方便透露名稱的書店老板


自我開書店以來,書店一直處在負債狀態,我沒有統計過賺了多少,賠了多少,給不出具體數字,但每個月的生活都在吃緊。每年都有差點交不上房租的情況,今年尤其緊急。


在上海,我要交兩份房租,每個月成本接近7000。書店的店面是我2019年租下來的,房租雖然一直未變,但支付方式發生變化。從去年的每月一交——這是當時以疫后經濟艱難為理由,好不容易爭取來的——又變成了年支付。


以前我會問朋友借,或者自己想辦法籌,這次我真的沒辦法了,也不想向朋友借錢,急迫之下,我在網上發起“房租加油包”來眾籌房租,相當于賣了一張400塊的預支儲值卡。


本地的朋友可以來店里挑書,其他城市的人沒辦法來到現場,可以委托我給他們選書。我要根據每個人的喜好或者是關鍵詞來匹配。有一些是我不認識的,從來沒見過面的人,挑書會有點壓力。如果只是閉著眼睛選當然不難,但不知道受眾是誰的情況下,要考慮到書的普適性,我不能挑一本可能只有很少人會看的書。


總之,這是解決房租的辦法,卻不是我的愿景。現在短時間內有很多人買,接下來又不會再有人來,并不健康。我更希望買賣是常態的,不圖賺多少錢,只要能把成本打平,書店能運轉下去就好,讓這條大街上能保留兩個書架和一盞燈。


我的書店只在夜間開放。很多人覺得午夜經營很酷,很有風格。實際上,我不是有意把自己放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也不是故意要躲在夜晚。 這只是我受限于現實狀況的被迫行為。 上海租金特別貴,我找的這個店面房租剛好可以承受,卻也有經營上的不方便,現在我只能說它是個線下倉庫。所以很抱歉,我也不方便公開它的名字和具體地址。


坦率地說,這幾年我始終生活在一種不安中。 我的書店就在一條大街上,還是個交通要道,來來往往的人不少。有時夜間營業,我坐在店里,看到店外有閃爍的彩色燈光都會產生警惕——這種彩色的熒光燈通常是救護車,或者執法部門。我會想,對方是誰,有沒有可能來查我。


2009年9月,我第一次在上海開書店時,曾有過短暫一段正大光明的時光。當時書店設在上海大光明影院一個想要擴展業務的音像店里,主要賣二手詩集,還有哲學、電影、音樂和小說類的書。音像店有合法的手續,且是國營的,書店作為寄生其中的店中店也獲得庇護,可以公開對外宣傳。這種機會,后來我再也沒有得到過。


這些年,我一直沒有讓自己的書店變得“公眾化”,總顯得是半地下狀態。可能是因為我個人不夠努力吧。我并不是拿著一大筆錢或坐擁資源開的書店,而是因為自己想開,機緣巧合,幸運地找到了伙伴,一起把它開了。


想開書店的人遲早都會開一家書店的。2008年,我去廣州玩,很巧,到廣州第一天,我就在廣州美院附近發現了一家小而有地標性質的書店,叫“博爾赫斯”。


博爾赫斯書店的書有一半是自出版的,書按照作家名字的字母排列,店面不大,書擺得也不是很密。這家書店給了我一種想象:一個很小的空間可以自己做出版,有很強的文學性,或者用他們自己的話說,是“用做當代藝術的方式來做書店”。在博爾赫斯書店,我碰到一個人,覺得特別面熟。后來我想起了,是我大學時讀過的一個詩人——我記得詩集上印有他1987年的照片。


當時附近還有家口碑很好的音像店叫“供銷社”,老板看我老在那飄來飄去,就問我要不要在他那打一份零工。種種機緣,讓我在廣州留了下來。


打工賺來的工資,我幾乎都消費到書店里去了。挨著中山大學有三家書店是我經常逛的,一個很大的、學術性很強的“學而優”書店,一家舊書店,還有就是博爾赫斯。我通常先去舊書店淘一些以前的電影雜志什么的,然后到學而優看新書,最后去博爾赫斯買。我覺得博爾赫斯書店更小,可能更需要讀者支持。


后來我搬到上海,結識了一群喜歡閱讀、寫東西的朋友。我們在豆瓣上有個詩歌小組,大家有共同的志趣,幾乎每周都會辦詩歌活動。我提出想法,一塊開一個服務于寫東西的人的書店吧,書要選得精當一些,至少要有30%的書是詩歌類的。


一個喜歡買書的人意味著他走到哪首先尋找的都是書店。我一直有淘書的習慣,很多書跟著我一路走,從北京搬回老家,又去云南、去廣東,最后來到上海。2009年5月,我和伙伴們一拍即合,決定一起開書店的時候,我已有一堆準備放在書店里、雖然實際可能不會賣的書。


當時,有一個在北京居無定所、到處蹭別人學校宿舍住的朋友,我們委托他幫忙在北京淘書,不定期打些錢給他,讓他看到合適的書就買回來寄給我們。我們其實希望他淘書之余還能有錢找地方住,吃個飯什么的。但這位朋友比較節省,幾乎還是把錢都拿來買書了。


我們的書店只經營了一年。2010年,書店與場地結束了合作,我只好把書搬走,自己到一個書店去上班。


攢夠一些錢,接著開書店,錢不夠了,就暫時關掉書店出去找工作。書和書架隨著書店的開關搬來搬去的,沒法開書店的時候,就借朋友家、朋友的親戚家,或者同行的倉庫里先放一段時間,這么多年,一直都是這樣。


我最后一次上班,是在2017年,在一家國營書店。他們給了我一份在書店行業來說相當豐厚的薪水,同事們都很好,福利也不錯,但我覺得在那里工作的意義不大。除了本職工作,我得應付很多形式上的東西,比如上級領導來檢查,他們可能會過來看看書擺得怎么樣。


新店開業時,作為店長,我還要和領導們握手。我就笑著說,我的手很臟,不想握手。


我不喜歡這些形式主義,只是為了應付檢查而擺出樣子,從這家書店離職以后,我就不想再加入任何雇傭關系了。


上班時收入是最穩定的,畢竟把時間整個賣給了工作單位,沒空往外花那么多錢。開書店,自己做老板,反而收入常年是赤字。幾乎每個月,書店都在勉強維持,靠著暫時募集到的錢,還有意志和慣性。


今年4月和10月算賣得多一些,因為去了外地的書展、書市擺攤。3月和9月因為房租緊張,以購買“加油包”的形式募集了一些房租。雖說是年付房租,我也總是沒法一次性交齊。


書店的客流量可能和宣傳渠道、受眾的多少有關系。去年冬天,我曾非常密集地辦過一系列活動,舉辦“冬夜詩會”。“讀葉芝”詩會那一場來的人最多,平安夜詩會一個晚上四五十人也不在話下。但只有三五個人來也很常見,甚至只有兩個人的情況都有。即使只有兩個人,我也會把活動堅持下去。


辦活動不一定是為了賣書,只是如果能帶動書店的銷售更好。但大家在一起把書讀了,圍繞一個詩人來展開進行討論,本身也挺有意義的。


總之,開書店不可能完全是個商業行為。如果只是用商業來衡量,毫無疑問是沒有什么利潤的,但它又不可能不是一個商業行為,因為去進貨、交房租都是需要錢的。在我心目中,一家真正的書店還是要靠賣書來創造自己的收益,來維持自己的運轉,我認為這樣更健康,或者說更符合我對一家書店的本質的定義。書店卡在一個文化行當和商業之間,要用所謂的經營風格來為他取得一個平衡。


我明顯感覺今年愿意買書的人更少了,實體閱讀的空間也一直在萎縮。隨著媒介的變化,每個人都習慣網購,別說買書了,就連購買生活用品也不會去超市或便利店。很多熟悉的東西已經從街面上消失。除非是連鎖的,或者有資本,如果本身做的事情不是那么被公眾需要,很可能就不配在大街上出現,你得在一個地下商場,一個商住兩用公寓的二樓三樓,租金同樣很貴。


上高中時,我常去縣城里的一家新華書店,和所有的新華書店一樣,那里也會賣教輔。但在那個時代,書架上也能看到一些好書。 再過幾年回去,就發現全部變成教輔了,隔壁空間可能還在賣一點文創。


上海曾經有個地標性的書店,我剛來上海時,上海的地鐵沿線很多站點內都能看到這家連鎖書店的綠色招牌,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浦東有一家專門賣外文書,靜安區有一家專門賣藝術書,這家書店在臺北也有分店,當時還引進了些成套的臺版學術書。而且這家書店自己也做出版。后來,書店逐個倒閉,出版品牌在今年也結束了。


現在,不能說上海完全沒有書店,但基于我認為上海作為一個大城市,按照它的城市地位,目前上海書店的數量和品質是不足以和它的地位相匹配的,一些所謂的“大”書店占據最好的地方,建筑、位置、環境都很好,但它們的存在都很惰性,真正的讀書人不會去那里。


我幻想即使很窮,人也還在閱讀和思考,那么世界會是什么樣子?至少不是現在這樣。人們并非窮而不讀書 (關心精神世界) ,而是他的教育和出生環境里沒有給予這個習慣。 一定程度上今天世界的貧瘠是教育帶來的, (精神) 是缺失的。


無論是什么樣的書店,多一家書店總是好的。唯一的希望是,如果有人開了一家書店,就好好地開,書選好,燈光弄好一點,不要燈光很暗,書都看不清楚,然后很多人坐在那里喝東西,把書當成一個背景拍照。


書店本質上還有一種服務性。你會希望在一個社會里,為那些不確定的少數的人提供服務。你不知道他們在哪,什么時候出現,什么時候消失,不知道你選的這些書誰會買,誰會翻。雖然這個人群是不確定性的,可能很少,但始終會有。


雖然沒多少人光顧我的書店,但我這一年買書支出甚至超過了往年。只有手頭有錢在經過,只要看見了書,就不可避免優先買書了。排在其后的才是交房租、吃飯。碰到喜歡的書我就會先買下來,其實也不確定那些書買下來是為了進貨還是為了據為己有,書店好像變成一個幌子。


也許, 比起想象中的顧客,其實是我自己更需要書店。


我記得剛開店的那些年,每年我都會做一個年度的出版物盤點,看看這一年有哪些好的詩歌出版物。現在,我的愿望可能只是希望明年書店還能繼續存在。


在今天這樣的世界,好像人們已經習慣不做很長遠的打算。我們討論書店的存續問題,就像談論一個人的生命一樣。所有生命都會有一天不再存在。但是,開家書店其實并不需要很多錢,也不需要你的條件很充分,更多在于你的意愿。很有錢的人可能開了一年,發現不盈利,或者不想開了,就把它關掉了。反而是像我們這樣,書店很小,成本相對可控,自身愿望又很強烈的人,才會讓書店波瀾不驚地一直開下去。


如果沒有什么不可抗力,怎么都能開下去的。 即使靠賣書生存的書店如今像一個笑話,我也會笑著把這個笑話講完。

隨意打賞

提交建議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好友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 办公室大战秘书呻吟 | 女人全身裸露无遮挡免费观看 |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天更新 | 92在线视频| 欧美草逼网站 |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手机跑分排行最新排名 |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女人与zzzooooxxx| 日韩手机在线视频 | 免费在线视频网站 | 黄+色+性+人免费 | 国产一区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邪恶天堂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大片51精品免费观看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在热久久 |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青草 |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 | 国产成人精品s8sp视频 | 麻豆网页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 | 日本精品人妖shemale人妖 |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俄罗斯男男激情1069gay | 亚洲精品卡1卡二卡3卡四卡 | 高贵女王调奴vk | 五月色婷婷网在线观看 | 无码区国产区在线播放 | 痴mu动漫成年动漫在线观看 | 五月色综合婷婷综合俺来也 | 美女免费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一级免费毛片 | nxgx欧美|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 | 98成人网| 91污无限制破解安卓2021 | 日日舔| 国产一卡2卡3卡4卡公司科普 | 高清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