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 Galaxy Z Fold7:以技術突破 重塑折疊屏便攜體驗
談到折疊屏 手機 ,三星是當之無愧的先行者。從2008年開啟折疊屏技術探索,到 2011年推出首款原型機,再到2019年首款可商用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正式發布,三星憑借 15余年的專業積累,在折疊屏形態創新方面不斷突破,一步步奠定了行業領導地位。如今,三星 Galaxy Z Fold7的登場,更是將折疊屏手機的輕薄設計、強勁性能與耐用性推向了新高度,成為真正貼近用戶日常使用習慣的里程碑之作。
回顧三星折疊屏的發展歷程,每一代產品都有著里程碑式的意義。從初代 Galaxy Fold 的技術破冰,到如今的 Galaxy Z Fold7,經過六代產品的迭代進化,三星在耐用性提升、鉸鏈機制改進和用戶體驗打磨上從未停歇。與初代Galaxy Fold 相比,Galaxy Z Fold7 的機身厚度減少了48%,并且經過對內部機械結構、外部形態設計的精心雕琢,最終成就了這款三星史上最纖薄、最輕巧、最便于攜帶的折疊屏設備。
折疊屏設備的構造遠比傳統直板智能手機更復雜:屏幕反復折疊、展開需要保持出色的耐用性;外屏和鉸鏈的存在會極大限制電池布局以及內部結構設計;復雜結構下還要保證出色的便攜性等等。為實現超輕薄、耐用且設計精巧的形態,三星聚焦鉸鏈、屏幕及外部材料三大關鍵領域,進行創新與優化,Galaxy Z Fold7便是這些努力后的集大成者。
在鉸鏈方面,Galaxy Z Fold7 的超薄精工裝甲鉸鏈實現了顯著突破,比上一代薄27%、輕43%、窄12%。為此,三星重新設計了鉸鏈組件、材料和內部結構,降低關鍵旋轉和支撐部件厚度的同時,保持了用戶超長用機周期下所需的精度和強度。采用的水滴形設計和多軌道結構,能在折疊時最小化縫隙,通過均勻分散應力增強耐用性,且有效減少折疊數千次后的折痕。
值得一提的是,Galaxy Z Fold7鉸鏈采用了全新的分體式結構。不同于Galaxy Z Fold6等早期機型將支撐和旋轉功能集成在一個細長結構中,Galaxy Z Fold7顯示屏由固定中心條支撐,使得旋轉翼板被縮短。這一改變不僅消除了不必要的內部空間,提高結構穩定性,還帶來了更高的靈活性。同時,鉸鏈內部空間更大,使得翼板折疊時能向外展開形成理想水滴形狀,減少對顯示屏的壓力,將可見折痕減少多達30%。
屏幕也是實現折疊屏手機極致輕薄的關鍵。Galaxy Z Fold7的主屏幕比 Galaxy Z Fold6薄39%。折疊屏的主顯示屏由UTG、PSA、面板和網格層等多層材料構成,每個元件都經過優化以兼顧性能和緊湊性。其中,Galaxy Z Fold7最大的改進是將之前的碳纖維層替換為鈦金屬層,增強顯示屏底部強度的同時也實現了更薄的設計。
此外,Galaxy Z Fold7在屏幕上還有諸多優化和改進。如UTG超薄柔性玻璃厚度增加50%,有助于減少折痕和表面不平整的問題;對柔性電路板進行展平處理并添加新緩沖組件,同時采用新型粘合劑,在保持粘合強度的同時減少厚度,防止折疊展開過程中造成損壞。
相機方面,為將2億像素超清鏡頭融入更纖薄的機身,三星相機工程師重新設計了相機結構,讓鏡頭厚度減少了18%。三星還打造了超薄馬達單元,令Galaxy Z Fold7能夠成功搭載三星迄今最纖薄的2億像素廣角攝像頭,并且其性能與 Galaxy S25 Ultra 上的相機同樣出色。
從 2008 年的技術探索到如今 Galaxy Z Fold7的推出,三星始終堅持以用戶為中心,致力于有意義的創新,不僅在硬件上持續突破,更在用戶體驗與AI深度融合的生態系統上不斷發力。三星Galaxy Z Fold7的到來,不僅是折疊屏技術的一次重大飛躍,更為用戶帶來了更輕薄、更耐用、更貼合日常使用的折疊屏體驗,也為整個折疊屏市場樹立了新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