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國資戰略賦能華微電子 混改攻堅重塑功率半導體龍頭新生之路
在中央“深化國企改革、優化國有資本布局”的戰略部署下,地方國資正以創新實踐響應“服務實體 經濟 、化解企業風險”的使命召喚。8月16日,吉林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00360)發布公告稱,吉林省國資委所屬吉林省國有資本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吉林資本”)旗下吉林省亞東國有資本 投資 有限公司(簡稱“亞東投資”)正式完成對華微電子的控股權交割,且公司已收到原控股股東上海鵬盛 科技 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鵬盛”)歸還的全部資金占用款及利息共計156,695.89萬元。8月19日,華微電子發布公告稱,已完成資金占用整改,股票于當日復牌。這場歷時40余天的攻堅行動,不僅化解了華微電子因歷史資金占用問題觸發的退市危機,更成為地方國資通過市場化手段盤活戰略性新興產業資源的標志性樣本。
通過“股權交割—資金閉環清償”的方案設計,吉林國資在監管規定時限內完成風險出清,為后續深化混改奠定基礎,國企布局戰新產業的“吉林實踐”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戰略賦能:治理重構激活半導體龍頭新動能
作為國內功率半導體IDM模式的先行者,華微電子曾因歷史遺留問題陷入發展困局。隨著吉林資本正式入主,預計一場直擊痛點的治理革命將全面展開——用“市場化、規范化、長效化”三把鑰匙,為這家東北半導體龍頭筑牢高質量發展根基。
隨著交割順利完成,華微電子即進入“國有資本相對控股+多元股東共治”的混合所有制新階段。吉林資本作為具有豐富資本運作經驗與現代化管理理念的國資平臺,入主后將依據國企規范治理要求,推動華微電子構建更為科學、透明的法人治理體系,完善董事會決策機制,強化內部監督制衡,提升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專業化水平,充分激發企業內生動力與核心競爭力,為長期穩健發展筑牢制度根基。
針對歷史遺留的資金占用問題,本次交易的股權轉讓款優先用于清償這筆歷史債務,已由亞東投資直接支付至上市公司,解除企業發展的沉重枷鎖。與此同時,憑借國資背景的信用背書,華微電子有望在銀行信貸、再融資等方面獲得更多支持,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優化財務結構,使企業能夠輕裝上陣,專注于核心業務發展。
根據交易協議,吉林資本將原則上維持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的穩定性,維護員工隊伍的穩定,推動上市公司實施與業績掛鉤的績效激勵、股權激勵計劃等激勵措施。預計下一步會推出適合華微電子長效發展的市場化激勵方案,把核心骨干與企業長期價值深度綁定。
三重治理重構同步落地,不僅可一舉化解華微電子的歷史包袱,更是為全國混改企業提供可借鑒、可復制的“吉林范式”——以市場化機制激活主體活力,以制度化監督夯實合規底線,以長效化激勵鎖定人才紅利,真正實現上市公司質量的整體躍升。
地方使命:撬動吉林“芯生態”的戰略支點
吉林省“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做強功率半導體、構建 汽車 電子全鏈條”的目標。華微電子所處的半導體產業,是吉林省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對推動區域產業升級、提升核心競爭力具有關鍵意義。吉林資本此次入股,不是簡單的財務投資,而是典型的“戰略賦能式投資”。其背后,是吉林省國資系統對區域半導體產業生態、企業發展痛點和資本市場訴求的深刻洞察,符合吉林省做大做強半導體產業的戰略方向。
具體來說,華微電子作為國內少數采用IDM模式(設計、制造、封測一體化)的半導體企業,在產業上下游具備較強的輻射能力。吉林資本能夠充分發揮國資平臺的資源整合優勢,引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吉林省集聚,加強產業協同合作。一方面,依托吉林省功率半導體創新中心、高校聯合實驗室等平臺,持續導入技術、資本與產業資源,支持華微電子加強創新研發,提升技術水平、擴展產品品類,提高綜合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推動其與下游應用企業加強合作,拓展工業控制、新能源、具身智能等新興市場領域,加速吉林省半導體產業鏈的完善與升級,打造具有區域特色與競爭力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從穩定就業角度而言,半導體產業屬于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相結合的產業,產業鏈條長、就業容量大。隨著吉林資本助力華微電子業務擴張,企業將在研發、生產、銷售等多個環節增加崗位需求,直接創造大量高質量就業機會。同時,產業集群的發展將帶動周邊配套產業發展,產生顯著的就業乘數效應,為吉林省勞動力市場提供有力支撐,促進社會穩定與經濟繁榮。有專家表示:“吉林資本入股華微電子,是吉林省推進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舉措。未來,吉林資本將會以華微電子為核心,整合各方資源,全力打造吉林省半導體產業發展新高地,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貢獻國資力量。”
此次吉林資本入股華微電子的交易完成,只是國資助力企業發展的開端。未來,預計吉林資本將嚴格遵循資本市場規則與國資監管要求,通過合規運作,推動華微電子在戰略規劃、業務拓展、科技創新等方面持續發力。
相信在國資的規范管理與強力支持下,華微電子將迎來發展新篇章,在功率半導體產業舞臺上綻放更為耀眼的光芒,也為國企改革與地方經濟發展樹立新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