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動全球”智慧,“氫啟未來”人才 第三屆上海交通大學綠氫產融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8月15日是我國的全國生態日,為助力國家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長三角氫能源綠色發展、鑄就氫基綠色能源綠智融合示范基地、打造中國領先的氫能源產融創新和綠色解決方案,推動“大能源”專業人才隊伍跨學科融合教育,提升行業能源轉型及氫能尖端技術研發能力,“綠動全球 氫啟未來”第三屆上海交通大學綠氫產融發展論壇于當日在交大長寧校區舉行。近300位“綠氫”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暢論“綠氫”產融發展藍圖。
《中國氫能產業綠色發展產融創新研究(2025)》發布
在此次論壇上,由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創新研究院和上海市高效能源 互聯網 創新研究院聯合主編的《中國氫能產業綠色發展產融創新研究(2025)——構建綠智融合的中國氫基綠色能源產融體系》正式發布。全書由前言、“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發展的挑戰、中國“雙碳”目標下的綠色轉型發展、氫基能源新時代崛起、驅動未來氫基綠色能源產融 投資 機會、系統創新驅動氫能產業、“電-碳-氫”耦合市場化機制、創新技術加速氫能發展、氫能助力城鄉綠色發展解決方案、產融實踐和案例等九大篇章組成。
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全球創新研究院綠氫產融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業實力持續提升
上海市科委二級巡視員鄭廣宏,上海化學工業區管理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侯金花和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薇薇為懷柔實驗室山西研究院院長孫予罕,上海交通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原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賈金平,上海盛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周道洪,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筑工程學院特聘教授、船舶與海洋工程設計研究所所長何炎平,上海交大海洋水下工程科學研究院公司獨立董事周國來,上海 金融 業聯合會金融人才專委會課題研究總監、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人力資源管理專委會創始主任劉杰頒發全球創新研究院綠氫產融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聘書。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黨委書記蔣立峰和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全球創新研究院院長、綠氫產融研究中心主任胡潔共同見證。
多功能智能六足機器人驚艷亮相論壇
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高峰作《綠色能源+智能制造創新技術與趨勢》主題報告。他指出,國家“十二五”計劃提出將積極推進海洋能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化發展,海上風力發電是綠色能源的一種,隨著海上發電裝備大型化發展,新型海上風力和波浪一體化發電裝備逐漸成為研究前沿。隨后,他圍繞風浪能量收集界面拓撲設計、風浪能量收集轉換機構設計、風浪復合發電場設計,進行了專業細致的講解。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智能行走作業機器人研究中心學術帶頭人,高峰教授團隊所研發的六足導盲機器人在由央視和工信部聯合攝制的首部大型工業文化節目《中華考工記》中精彩亮相。他向大家介紹了交大研發的不同種類機器人,并重點介紹了他們團隊開發的六足機器人,六足機器人可以應用于核電救災、電力巡檢、助老助殘等多種場景。高峰團隊研發的北京冬奧六足機器人入選二十大“奮進新時代”主題成就展,滑雪機器人被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收藏。
院長領軍打造交大金課體系培養綠色 科技 人才
上海交通大學終身教育學院院長、全球創新研究院院長、綠氫產融研究中心主任胡潔作《打造中國綠色智能科技人才戰略》主題報告。首先,從全球創新的大背景下,他提出全球創新研究院的綠色智能發展戰略,并以“新能源板塊”、“人工智能板塊”的院長工程為例,詮釋了創新驅動綠色智能發展的4.0解決方案。然后,以人工智能賦能氫能產業為主線,總結了去年8月15日第二屆綠氫產融發展論壇以來的院長工程的成果,并發布了《中國氫能產業綠色發展產融創新研究(2025)——構建綠智融合的中國氫基綠色能源產融體系》。最后,以上海交大金課體系賦能中國綠色智能科技人才培養為主線,對打造“大能源”和“大信息”高端人才做了展望。作為綠氫產融研究中心主任,他倡議通過產融結合和產教融合,實現科技創新成果與高端人才培養的互動,推進能源產業與高校的深度融合,最終構建中國綠色智能科技人才發展戰略。
上海電氣旗下氫器時代布局制氫核心技術
上海鍋爐廠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上海氫器時代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傅育文作《引領全球的氫能裝備工程化實踐和未來》主題報告。他表示,上海電氣圍繞氫能“制、儲、加、用”全產業鏈,積極構建一體化解決方案。旗下氫器時代重點布局電解水制氫設備,核心產品通過TüV萊茵認證,包括100-3000 Nm3/h寬負荷堿性電解槽及5-400 Nm3/h 高效率PEM電解槽,電耗均低至4.0 kWh/Nm3,并建成自動化產線與全功率測試平臺。獨創海水原位電解技術,助力深遠海平臺制氫。氫器時代2024年電解槽中標量全國前五,已落地20余項工程,在交通、能化結合、綠色工業園區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作為全國唯一“P2X”全產業設備制造商,可提供氫能/氫基燃料全產業鏈系統解決方案,其中吉林洮南市風電耦合生物質綠色甲醇項目已完成全流程ISCC EU認證,堿性/PEM協同形成“基荷+調峰”運行模式,實現綠氫生產的柔性調節與秒級響應,極大提升綠電消納能力。
綠色金融與碳交易的創新實踐路徑探索
上海盛石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上海國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周道洪作《探索長三角綠色科技與綠色金融融合發展路徑與思考》主題報告。他表示,國有資本、財政資金是綠氫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具備戰略方向性、政策導向性、長期穩定性的特征,而綠氫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追求快速反應、效率性和回報率,二者之間的制式差異需要創新制度安排,變革治理模式,打通束縛綠氫產業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努力建設市場友好型、創新友好型、包容性發展的體制機制。長三角作為中國綠氫產業發展的前沿陣地、高地,要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 經濟 一體化和開放程度高、金融資源密集、產業基礎雄厚、政策協同靈活等優勢,為全國綠氫 商業 化、產業化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投融資新路徑,打造長三角區域氫能一體化市場樣本。
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創新研究院綠氫產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高效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創始執行院長忻雷作《打造中國碳氫交易資產和價值創新實踐與思考》主題報告。他倡議構建安全高效的綠色共享“高效能源互聯網”及“電碳氫”耦合的綠色碳氫交易綜合服務平臺,形成氫氣綠色能源生態體系;推動全國綠色碳氫市場化機制建設,倡導高碳強度產業向綠氫富集地區轉移,促進碳氫產業動能轉換;首次提出綠色碳氫資產(GreenCHA)代幣化的新概念,預計GreenCHA將擁有諸多競爭優勢,并可破解許多市場和融資難題。
此次綠氫產融發展論壇的成功舉辦,彰顯了上海交通大學對“大能源”領域高端人才培養與能源金融行業深度融合的高度關注與堅定支持。上海交通大學全球創新研究院將充分利用綠氫產融研究中心的專業力量和平臺優勢,著力打通綠氫領域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推進氫能人才培養、產融協同創新及綠色解決方案落地,在上海交通大學科技自立自強的平臺上勇擔重任,持續發力,為加速綠色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注入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