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新設“應用 CEO”:原 Meta VP 加入,與奧特曼平級
剛剛,OpenAI 搞了個大動作。
CEO Sam Altman 發文稱原 Instacart 的 CEO Fidji Simo 將加入 OpenAI,擔任“應用業務首席執行官”的職位(CEO of Applications),而他自己則是去守住 OpenAI 的核心技術和長期戰略這塊內容。
新的 CEO 的頭銜聽起來有點長,但簡單說就是:她以后要全面負責 OpenAI 的產品、尤其是 ChatGPT 這一類面向用戶的應用產品。
乍一聽你可能以為是換 CEO 了,但其實并不是。
Sam Altman 依然是 OpenAI 的 CEO,而 Fidji Simo 加入的是新設的一個平行崗位,負責的不是模型和算法,而是“讓 AI 產品真的好用,并且賣得出去”。
在 Altman 發文不久后,Fidji Simo 也發布了一封給 Instacart 全體員工的內部信,在回顧了任期內成就的同時,也表示不會讓 Instacart 不會“群龍無首”,她還會留任幾個星期,直到新 CEO 就位,并且未來會繼續擔任 Instacart ?的董事會主席,支持新 CEO 的過渡。
OpenAI 請來 Instacart 的 CEO 掌舵產品業務,表面看似溫和,實則是一場殺伐果斷的組織結構升級—— OpenAI 已經不再滿足于做“模型第一的 AI 公司”,他們現在更想成為“產品第一的平臺公司”。
新“應用 CEO”是誰?
OpenAI 之前幾年主攻的是模型研發,GPT-3、GPT-4 一代比一代強,能力已經非常驚人。但在 ChatGPT 火了之后,團隊逐漸發現:用戶并不在意你模型參數有多少、計算速度有多快,大家更在意的是——這個 AI 到底能不能幫我解決實際問題?好不好用?能不能融進日常工作流?
你模型再先進,如果產品做得稀爛,用戶照樣不用你。這是科技行業從來不變的鐵律。
目前 OpenAI 的產品線已全面鋪開,從 ChatGPT 到 GPTs 商店、語音助手再到企業市場,早已超出技術團隊單打獨斗的范疇,現在的 OpenAI 迫切地需要一位真正懂產品、懂用戶、懂商業化、又能帶隊作戰的強力操盤手。
這時候,Fidji Simo 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Fidji Simo 并不是一位“空降型”高管,而是 OpenAI 多年的董事會成員,與 Sam Altman 彼此熟悉,直接免去了“新人到崗”的磨合時間。而這次她從董事職位轉為執行崗位,或許可以看作是一次“內部提拔 + 外部轉崗”的組合操作。
除了是 OpenAI 的老熟人外,Fidji Simo 的履歷也極具說服力:
2011 年,Fidji Simo 加入 Facebook,逐步晉升為公司副總裁,負責 Facebook 主應用的開發和戰略。她主導了 News Feed、Stories、Groups、Video、Marketplace、Gaming、News、Dating 和廣告等核心功能的開發,推動了 Facebook 的視頻業務,包括 Facebook Live 和 Facebook Watch 的推出。她在推動 Facebook 的廣告業務和移動端貨幣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
她親歷了 Facebook 從“社交產品”到“全球平臺”的成長周期,對用戶增長、廣告商業化、內容分發生態都有實戰經驗。換句話說,我們日常在 Facebook 上刷到的內容排序、短視頻推薦,甚至是二手交易板塊,大多出自她的團隊之手。
在 Facebook 工作了 10 年后,Fidji Simo 選擇了離開,加入 Instacart 董事會,并于同年 8 月接任 CEO,成為 Instacart 公司歷史上首位女性 CEO。在她的領導下,Instacart 實現了盈利,并于 2023 年 9 月成功上市,期間她還推動了與零售商的合作,推出了白標電商解決方案,幫助零售商提升線上業務。
除此之外,她還創辦了一家專注神經免疫疾病的健康機構 Metrodora Institute。這么一看,Fidji Simo 不僅懂科技產品,還對社會議題有著天然的關注,更加懂得用戶的需求,這也正是 OpenAI 當前轉向產品平臺化的過程中,最需要的稀缺人才。
這次任命,釋放了哪些信號?
雷峰網 (公眾號:雷峰網) 預測,OpenAI 下一階段的核心,或許不再是卷模型,而是卷產品。
過去幾年,OpenAI 靠技術“驚艷全場”。但未來五年,AI 行業的主戰場很可能轉移到“誰能把 AI 做得最順手”,讓用戶更加離不開你的產品,這或許才是長期價值的源泉。
所以 OpenAI 這次并不是要“換帥”,而是給原來的技術體系補上一個真正強大的“產品心臟”,慢慢變成“產品第一,模型護航”的模式。
而 Fidji Simo 本人的風格不算傳統,她在 LinkedIn 上寫得很清楚:
“我將努力打造一個強大、可控、富有表現力的 AI 產品世界,AI 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的技術轉折點。”
她對 AI 的理解,不是“卷參數”,而是“讓每個人用上它”,并且帶有明確的社會價值導向——這一點很可能也會讓 OpenAI 未來的產品更具包容性和溫度。
而把應用業務單列出來的行為,或許可以看做是一盤更大的局:
其實 OpenAI 完全可以不用設“應用業務 CEO”這個新崗位,而是由 Altman 繼續統管全局,下面交給幾個副總裁分頭執行,照樣可以跑。但他們選擇直接設了一個平行的 CEO 崗位,讓 Fidji Simo 來專門負責應用業務,甚至獨立于研究、技術線之外。
這或許可以說明 OpenAI 的組織思路正在改變,他們已經清晰地意識到——應用產品是另一條主航道,得用一套完全不同的邏輯去跑。
設立應用業務 CEO,不僅是補足組織能力,更是為整個商業布局打開了一個全新窗口。
更值得關注的是,有消息稱 OpenAI 最近正悄然孵化一款“類 X”的社交平臺,并且這個項目目前已進入內部原型階段,核心功能則是圍繞圖像生成和信息流分發,目標是在傳統聊天交互之外,打造一個融合生成式 AI 與社交內容的全新平臺形態。
而在這一潛在新業務方向上,Fidji Simo 的在 Facebook 的積累的工作經驗就顯得十分吃香,她懂用戶增長,也懂產品長期演化,更懂如何在內容和平臺之間建立強連接。
這當中,無論是打造社交入口,還是擴展用戶內容消費場景,都不是簡單的技術延伸,而是完整的產品與用戶邏輯重建。Fidji Simo 的加入,或許就是為這一關鍵節點提前埋下的伏筆。
不過人選到位、崗位設好,并不意味著一切水到渠成。Fidji Simo 要面對的是一個全球數億用戶的 AI 產品,不斷演化的功能形態,橫跨 B 端和 C 端的業務壓力,還有一個在全世界矚目下不斷爆紅的品牌。
別看 OpenAI 現在是流量霸主,ChatGPT 也還是行業里的代名詞,但壓力已經實打實的來了。
根據 Similarweb 的最新數據,OpenAI 的官網訪問量在 2025 年 4 月達到了 7 億人次,比上個月漲了 25%,但同時 Google 的 Gemini 增長了 37%,Anthropic 的 Claude 更夸張,漲了 161%。
這也說明了 ChatGPT 在 Chatbot 這條賽道上目前確實沒有直接對手,但這不代表這種產品形態能一直“封神”。想一直坐穩頭把交椅,就不能靠一個聊天機器人吃老本,OpenAI 必須要加快擴展 C 端產品線的節奏,把 AI 真正融入到更多具體、常用的生活和工作場景里。
而這一切,恰恰是 Fidji Simo 上任之后,最需要解的那道題。
這次 CEO 的崗位“擴編”將是 OpenAI 的一場硬仗,同時也是它從“未來的技術公司”,邁向“現在的科技巨頭”的關鍵躍遷時刻。
我們拭目以待。
雷峰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 轉載須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