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鮑爾默退休:WIN-TEL時代的崩塌
微軟CEO史蒂夫·鮑爾默(Steve Ballmer)決定在一年內退休。微軟已成立包含比爾蓋茨在內的特別委員會,協(xié)調退休前工作,在公司內外遴選接班人。年初各方便已預測鮑爾默將面臨被掃地出門。因為可以列舉數十條微軟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尤為重要的便是錯失移動互聯(lián)網。所有人都相信移動互聯(lián)網代表未來,微軟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危機。
最近幾年微軟已經很難有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不論是WIN8,OFFICE、WINDOWS PHONE、Surface、Bing還是Xbox都未能向世界證明微軟可以重振雄風。鮑爾默退休并不意味著接班人就可以回天乏術,但微軟股價當天應聲上漲7%,這成為人們宣泄對微軟失望的方式。人們寄希望微軟將由此開始真正實現轉型,正如鮑爾默提到的“轉到設備與服務公司“。
泰坦尼克號急速前行撞到冰山前,船長的方向無比重要。鮑爾默為微軟做了很多事情,13年期間微軟業(yè)績良好。但他沒有及時轉變方向。在微軟最有機會轉型移動互聯(lián)網時錯失機會。2000年前后微軟也未能成功轉型互聯(lián)網,被Google、Facebook和Amazon等公司搶占。
但這真的是鮑爾默的過失嗎?
泰坦尼克號撞擊冰山的原因應該歸咎與誰?不是因為瞭望員發(fā)現太晚,也不是因為船長未能掌握方向,而是因為超速行駛。同樣,微軟未能把握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并非鮑爾默對一款產品或者幾款產品的決策失誤而造就,而是微軟的基因、思維方式和行事模式所決定。
以微軟本行操作系統(tǒng)為例,在iOS和Android之前,微軟已經退出了WINDOWS CE等支持嵌入式設備的系統(tǒng),不過模式依然是“賣操作系統(tǒng)軟件”。iOS和安卓設備成功的根源是“橫向整合”,iOS通過App Store構建了移動應用生態(tài)體系;安卓則依靠開放免費+籠絡設備商+構建ARM陣營形成了與iOS抗衡的安卓王國。
也就是說,微軟移動操作系統(tǒng)落敗,并非產品失敗,而是產業(yè)模式失敗。蘋果和Google的思維,是微軟不可能一下轉型的。現在微軟要轉型“設備+服務”,為時已晚。
微軟未能實現也永遠無法實現“讓每張桌面都有一臺電腦”。但它無疑是電腦普及最主要的推動力量。微軟代表了一個時代,也引領了一種模式。這個模式的產物便是“WIN-TEL”陣營。微軟做系統(tǒng)和基礎軟件,Intel負責核心硬件。兩者處于整個計算機產業(yè)的中心。
5月2日,Intel也已換帥。彼時CEO歐德寧提前退休,布萊恩·科茲安尼克臨危受命。Intel面臨的問題也是轉型,追上錯過的移動互聯(lián)網浪潮。目前沒有任何跡象表明Intel可以擊敗ARM陣營,奪回芯片市場的王者地位。
在過去幾十年,微軟和Intel一唱一和。正如“安迪-比爾”定律所描述的,“安迪造了什么,比爾便會拿走什么”。安迪的Intel提升性能,微軟的軟件就會升級來吃掉這些增加的性能,這使得人們有不斷升級電腦配置的需求。現在WIN-TEL時代已崩塌,“軟件模式”已失效。激活碼、校驗碼、破解軟件在不久之后將成為歷史名詞。
人們將不再安裝軟件,而是使用某種服務,可以是App,可以是Web網絡,可以是微信上的公眾賬號。移動浪潮之后的浪潮是什么?軟件即服務,平臺即服務,設備即服務,一切都是服務。Chrome OS代表的云端操作系統(tǒng)的思想,將會徹底改變我們先做使用電腦和手機等設備的方式。
但微軟前期似乎無法接受這種趨勢,他們堅持按份賣軟件。不論是最新的操作系統(tǒng)抑或辦公軟件,或者WINDOWS PHONE。我們使用安卓系統(tǒng),手機制造商也需要“按份”向微軟繳納專利費?!鞍捶菔召M”是微軟骨子里的思維模式。
蘋果歷史上也曾出現類似的節(jié)點。在喬布斯被排擠出蘋果后,約翰?斯卡利和吉爾?阿梅里奧領導下的蘋果江河日下。伴隨NeXT被收購,喬布斯重返蘋果。隨后,iPod、Opening iTunes to PCs、實體零售店、iPhone、App Store以及iPad等一連串偉大的決策成就了今天的蘋果。
喬布斯接下來的一系列決策依然未能離開蘋果的基因:基于設備的軟硬件、內容一體化的獨立生態(tài)。最核心的則是產品至上的完美主義。
一個假設是比爾蓋茨能否拯救微軟?這個答案是否定的。姑且不論比爾蓋茨離開微軟一線多年,微軟今天的狀態(tài)是比爾蓋茨創(chuàng)立微軟之初設定的“軟件基因”決定。幾十年來微軟一直沒有改變的便是“軟件企業(yè)”的特質。“按份收費”的模式很有效,使得比爾蓋茨成為全球首富。但這個模式正面臨失效,被更優(yōu)越的模式替換。
喬布斯回歸蘋果做的事情,是將蘋果本身具備的基因和能力喚醒,讓止步不前的蘋果繼續(xù)前行。而微軟現在需要做的事情則是重新注入新的基因和血液。這異常艱難。已經有許多微軟CEO的候選名單,我并不關心結果。如果微軟是泰坦尼克號,它或許已經撞上冰山。此時任命新的船長,可以減少損失,但也回天乏術,終究逃不過被邊緣化的命運,就像IBM被微軟、蘋果們顛覆后所處的位置一樣,就像雅虎換帥多次依然逐漸沒落的趨勢一樣。
當現實乏味得像一灘死水時,任何一個漣漪都會激發(fā)人們的期盼。微軟股價上漲并非因為鮑爾默離任,而是因為“微軟終于有點變化了”。盡管這個變化并不會改變微軟太多。
作者為 愛科技網 創(chuàng)始人阿超,他的微博為 @廣州阿超 ,微信為SuperS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