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頂盒、電視棒和智能電視,誰比誰走得遠?
互聯網沖擊著電視行業,大量互聯網公司進入,產品形態及質量參差不齊,原有的形態也正在發生改變,用戶行為也在發生著改變。機頂盒、電視棒,等智能電視的前端產品不斷涌現,而智能電視新品也層出不窮。
做一個“正規”的盒子很難
目前所指的機頂盒,不是傳統的有線電視機頂盒,而是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目前有樂視盒子、小米盒子,以及阿里即將推出的盒子產品,他們就是幫助人們實現在大屏幕觀看影視劇和圖文資源,讓非智能電視機智能化。
實際上,這些互聯網公司做盒子,只是在智能電視道路上的試水,為做電視機鋪路。一方面,盒子的成本低廉,如果不成,還可以及時退出市場,這就相當于做一個產品,失敗就失敗了;而一旦成功,就給自己找了一條通往智能電視的光明大道。這一路線已經有人走通盈利的新路,就是樂視。
另一方面,互聯網電視機頂盒面臨政策風險和山寨盒子的沖擊,國家要求互聯網機頂盒必須與牌照方合作,從而獲得內容準入許可,不過牌照方的內容同質化嚴重,難免受到山寨盒子豐富的內容應用的沖擊。目前市面上,至少有近百款山寨盒子,他們就是要從客廳爭奪戰中生生地分一杯羹。由于目前國家對山寨盒子和內容及應用盜版的打擊力度有限,做一個完全符合政策的盒子處境艱難。
不過,好的盒子產品仍然能夠獲得消費者的認可,目前不打算更換電視機的用戶,都會選擇一個智能化的盒子產品,來作為向智能電視的過度。
電視棒,科技感足,認知還需時間
目前有搜索冤家谷歌和百度都推出了自己的電視棒產品,電視棒可以在接入WIFI情況下,允許用戶將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的視頻流投放的電視屏幕上,這種設備似優盤大小,實際上就是袖珍版的機頂盒。
電視棒雖然還未受到某部門的關注,不過政策風險同樣存在。在存量電視機大量存在的今天,電視棒的生產商非常有機會與盒子一決高低。
與電視機動輒上億的資金流支出相比,盒子和棒子生產成本低,工藝工位簡單,沒有實力進軍電視的IT公司、互聯網企業,都會通過盒子、棒子等形態的產品來占位;還可以主題定制、功能定制等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智能電視,大企業都要玩的游戲
未來,電視機就是家庭的客廳娛樂中心。互聯網企業盯上了這個市場,樂視、小米、阿里,以至百度、騰訊等都開始涉足這一領域,據說,視頻公司優酷也沒有閑著,成立了專門的電視研發部門。雖說樂視起步較早,銷量還不錯,小米電視和阿里電視也遭遇瘋搶,但整體來看,這個市場才剛剛起步,據說未來會有超過1000億的市場。
與傳統電視企業生產硬件不同,互聯網公司做硬件的思路是快速迭代,一方面,他們會不斷的推出新產品,另一方面,基于Android的智能化操作系統,為內容和應用的無限延展提供了條件。
如果你現在正處于購買家電的階段,那么你可以購置一臺智能電視,最好是價格便宜,性能突出的互聯網品牌。因為,互聯網廠商或多或少的植入了互聯網基因,不僅讓你有可以自由選擇的視頻節目,還提供了各種各樣的電視大屏應用,這讓你能夠從被動的接收電視內容,到自主選擇內容和應用,即從“看”到“玩”。而快速迭代的趨勢,也讓你有了更多的期待。
目前來講,盒子、棒子、機子能夠滿足處于不同階段的消費者。多年前購置的電視,很有可能無法實現智能化,通過盒子或者是電影棒,可以提前實現智能化;而如果你正處購買電視的端口,那你可以直接買成品的智能電視,享受互聯網科技帶來的極致體驗。不過這種體驗,也許會經歷一段從iPhone3到iPhone5的落差。
未來的形態,是電視機一統天下,還是機子、盒子、棒子或者其他形態的終端產品各領風騷,還有賴于用戶需求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