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跑出超級IPO,估值1500億
來源:獵云精選 作者:邵延港
7月7日,證監會官網信息顯示,國產DRAM內存芯片廠商長鑫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鑫科技”)已向安徽證監局提交上市輔導備案。這家估值超1500億的獨角獸開啟上市征程。
來源:證監會官網截圖
長鑫科技位于號稱“風投之城”的合肥。2016年,兆易創新創始人朱一明正在籌劃第二次創業,剛好遇到了要打造半導體產業之城的合肥,雙方一拍即合,朱一明接受合肥政府伸出的橄欖枝,共同成立長鑫科技。
長鑫科技成長的九年里,國產半導體市場的內外環境風起云涌,在國產替代的一聲聲呼吁中,長鑫科技不斷打破瓶頸取得突破。市場分析機構Counterpoint預測,2025年長鑫科技的DRAM全球市場份額將提升至8%,有報告數據預測,長鑫有望在2025年底將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5%。一步步蠶食屬于三星、SK海力士以及美光的市場份額。
毫無疑問,長鑫科技的成長背后聚集了一大批VC和產業資本,在其最近的一輪融資中,兆易創新等機構斥資108億入股,長鑫科技的投后估值達到1500億。這也是合肥有史以來估值最高的企業,未來若長鑫科技順利實現IPO,也將為合肥帶來一個超級IPO。
半導體業界傳奇,在合肥再落一子
長鑫科技誕生的背后,有一位半導體業界傳奇的身影。
1989年,17歲的朱一明從鹽城考進清華大學物理系,碩士畢業后,朱一明選擇赴美留學,來到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拿下物理學和電子工程系雙碩士學位。之后,朱一明便留在美國硅谷打拼。
2003年,朱一明辭去令人羨慕的高薪工作決定創業,朱一明為創業四處找人融資,但一直不順利,直到2004年初,在硅谷一家星巴克咖啡廳里,朱一明第二次約見時任清華大學信息技術研究院院長的李軍。
不過當時投資人投錢的前提是讓朱一明回國創業。第二年,朱一明帶著清華校友和其他投資人的投資,從美國硅谷回到中國,在清華科技園成立了兆易創新。
兆易創新的方向選擇了當時中國處于空白地位的存儲芯片領域,從Nor Flash存儲芯片入手,不久后,兆易創新先后推出國內第一顆 Serial Flash 產品、第一顆靜態存儲器及 IP 技術、第一款 GigaROM 產品等,為中國存儲器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6年,兆易創新順利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彼時的兆易創新已經是中國最大,全球第二的 NOR Flash廠商。如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以2024年銷售額計,兆易創新是多個領域的市場領導者,全球唯一一家在NOR Flash、SLC NAND Flash、利基型DRAM和MCU領域排名均全球前十的集成電路設計公司。
在兆易創新上市時,外界本以為創業十余年,已經功成名就的朱一明會留在舒適區繼續深耕,卻不知,當時的朱一明已經在為第二次創業做準備。
在兆易創新上市的一個月后,公司就發布涉及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公告,原來朱一明打算以65億元收購以DRAM和SRAM為主要產品的北京矽成,來豐富產品線。不過,在2017年8月,因北京矽成的供應鏈潛在風險,兆易創新公告終止收購。
朱一明對于二次創業的決心沒有動搖,朱一明曾說過,“誰領導了存儲器技術,誰就能稱雄整個集成電路產業”。更何況是存儲芯片聯系密切的存儲器制造環節。
在收購計劃進行的同時,朱一明已經與合肥政府進行接洽,雙方很快敲定了2016 長鑫存儲(合肥)DRAM基地一期項目。據當時報道,合肥長鑫公司將投入約500億元,在合肥打造月產能12.5萬片的12英寸晶圓廠晶圓生產線。
隨著項目推進,朱一明也全身心投入在這第二次創業中。
2018年7月,長鑫存儲的存儲器項目首次投片后,朱一明正式接任長鑫科技CEO及董事長職位,并兆易創新在當日發布公告稱:朱一明因工作需要辭去公司總經理職務,仍繼續擔任公司董事長及董事會相關專業委員會職務。
值得注意的是,有報道稱,朱一明為表決心,立下軍令狀,在項目盈利之前不領取任何薪酬和獎金。
市場分析機構Counterpoint預測,2025年長鑫科技的DRAM全球市場份額將提升至8%,有報告數據預測,長鑫科技有望在2025年底將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15%。
如今,長鑫科技啟動IPO,朱一明也將在兆易創新之外,在合肥見證第二個IPO的誕生。
國產替代撐起1500億估值
長鑫存儲是一家一體化存儲器制造公司,專注于動態隨機存取存儲芯片(DRAM)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
DRAM是最常見的內存芯片,是電子產品不可替代的關鍵戰略性元器件,而在長鑫科技組建時,DRAM還是一個國內“幾十年來幾乎無人敢碰”的產業。在中國存儲器制造領域中,不僅是長鑫科技,與之同時創建的長江存儲的目標都是推進中國內存的國產化替代。
在國內外緊張局勢下,長鑫科技的路不會很順利。2017 年,美國存儲大廠美光對臺灣存儲大廠華亞科到合肥長鑫任職的上百名員工發出存證信函,采取法律手段和國際施壓,阻止人才轉移。
而長鑫科技對此早有謀劃,長鑫科技此前一直沒有明確公開其自主開發的 DRAM 技術來源,直到那時,長鑫科技才正式宣稱其技術來源于奇夢達。因此,長鑫科技當時正式宣稱其技術來源于已經破產的歐洲存儲廠商奇夢達,成功規避了美光、三星、SK 海力士的技術專利問題。
但自主研發之路不能放棄,在準備過程中,長鑫科技也在持續研發力度,其中所需要的投入不只是來自合肥國資和兆易創新,還有中國半導體產業中的眾多投資機構。
據長鑫科技輔導備案通知書,其無控股股東,第一大股東合肥清輝集電企業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直接持有該公司21.67%股份;合肥長鑫集成電路有限責任公司為長鑫科技第二大股東,其背后實控人為合肥市國資委。兆易創新最新的股權持有比例為1.88%。
天眼查數據顯示,長鑫科技成立之間完成7輪融資。包括合肥國資支持的天使輪融資、156億元A輪融資、數十億元B輪融資、5億元C輪融資、83.9億元的C+輪融資,和108億元的戰略融資,累計融資額已達到幾百億規模。
來源:天眼查
2024年3月,長鑫科技最近一次融資中,兆易創新、長鑫集成、合肥產投、建信金融資產投資等多個投資方,共計對長鑫科技增資108億元。據該輪融資規模及持股占比計算,長鑫科技該輪增資的投后估值約1500億元。
如今,長鑫科技背后已經是一批實力雄厚的投資者陣容,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中金資本、君聯資本、小米長江產業基金、騰訊、阿里巴巴、招銀國際資本、農銀投資、安徽投資集團、國壽投資、建銀國際、TCL創投、招商證券、海通開元、人保資本、普羅資本等。
全球DRAM市場長期被三星、美光、SK海力士構成的“鐵三角”壟斷,長鑫科技的破局之路不能只靠等待。有生產能力是從0到1,但中國存儲的真正目標是在市場中與市場壟斷者一決高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