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凌為何放棄 YY
1. 出售 YY 國內業務和虎牙后,歡聚集團將專心開拓海外市場;
2. 直播行業已進入短視頻平臺寡頭壟斷階段,YY 想要破局需要大流量平臺的支持;
3. 百度不缺流量但變現效率低,需要 YY 來激活激發整個體系,二者實為各取所需。
10 月 23 日,有歡聚時代內部員工在 社交 平臺上爆料稱,YY 即將賣身百度。受此傳聞影響,YY 當日股價大漲 5.22%,報收 85.13 美元,市值達 68.79 億美元。
雖然兩家公司至今未回應,但關于這筆交易的細節很快被一點一點挖出來。
據報道,百度本次的收購計劃僅限于 YY 在國內的業務,其海外業務則將保持獨立運營。目前談判已經接近完成,且定價在 30 億 -40 億美元之間。收購完成后 YY 客戶端將保留,其內容、技術以及直播團隊同步提供給百度。
業內似乎對這場收購案不太看好,針對業務、團隊、技術融合等問題提出諸多質疑。甚至有人用 " 弱弱聯合 " 來形容這場收購案。
但二級市場的反應證明,YY 這家國內最大獨立直播平臺在百度的加持下何去何從,仍有一定的想象空間。
" 我覺得還是有很多東西可以期待一下。" 投資 界人士張明告訴億歐。
All in 海外
在直播領域,歡聚集團董事長李學凌早已萌生退意。
盡管 YY、虎牙仍分別是秀場直播和 游戲 直播領域的頭部平臺,但 2018 年開始兩大平臺一直在走下坡路。最直接的體現是, 付費用戶這個和收入直接掛鉤的核心指標,增速放緩甚至下滑,相應業務營收也因此增長疲軟。
2020 年 Q1 財報顯示,YY 付費用戶總數同比下降 3.6%至 400 萬,主要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虎牙付費用戶總數同比增長 13.0%至 610 萬創出新高,但由于用戶付費能力不足,直播業務總收入反而在下降。
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和用戶規模,并不代表就擁有了這個市場的掌控權。
虎牙直播因游戲版權問題一直受制于騰訊。 李學凌曾公開表示," 游戲直播行業離不開騰訊的游戲版權資源,遲早是騰訊的主場 "," 并不排斥出售虎牙的控股權 "。
YY 秀場直播的模式弊端也在逐漸顯現。 " 用戶和主播之間有粘性,但不是直接和平臺產生聯系。所以當主播轉移平臺,用戶也很容易隨之流失。" 億歐智庫研究副總監薄純敏認為。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告訴億歐,這兩種直播模式都經歷了野蠻生長到政策收緊的過程。
" 如今嚴格的政策監管,讓之前搞擦邊球甚至觸碰紅線等吸引眼球的內容無法呈現,這也很大程度上導致平臺的用戶流失。"
敏銳如李學凌,早就提前布了局。只是直到剛剛過去的 10 月,人們才看清他孤注一擲的決心。
今年 4 月,騰訊增持虎牙股份成為第一大股東。10 月 12 日,虎牙、斗魚宣布雙方已簽訂 " 合并協議與計劃 ",合并后公司為騰訊控股公司。
YY 將 " 賣身 " 百度的消息也在不久后傳出。李學凌在朋友圈中表示," 以前專注于戰斗,總想著贏,今后要專注于給別人提供價值 ",被人們看作是 " 告別感言 "。
如此一來,曾經 " 三駕馬車 " 齊驅并進的歡聚集團,只剩了海外業務——包括直播平臺 BIGO LIVE、短視頻社交平臺 Likee 和視頻通訊平臺 Imo。
相比競爭激烈的國內市場,海外市場網民增速、消費能力和付費意愿更高,仍是一片 " 藍海 "。 歡聚集團早在 2016 年就開啟全球化嘗試,如今已初見成效。
2020 年二季度財報顯示,其全球平均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同比增長 21.0% 至 4.571 億,其中 91% 來自海外市場;BIGO 在歡聚集團直播收入中的占比首次過半,達到 29.5 億元,同比增長 158.8%。
財報發布后李學凌表示:" 歡聚將堅持全球化的戰略大方向不動搖,在全球拓展更多市場。" 有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此次出售 YY,其實就是為了換取資金,全力開拓海外業務。
寡頭壟斷
在整個直播行業的風口不斷迭代的大背景下,執著于單一 商業 模式的 YY 掉隊是必然。
Mob 研究院報告認為,國內直播行業始于 2005 年、爆發于 2016 年,至今經歷了 4 個發展階段:
2005~2011 年是 1.0 階段,由視頻網站演變而來的 9158 是秀場直播的鼻祖,六間房、呱呱、YY 跟風布局。直播內容較為單一,直播媒介以 PC 端為主。
2012~2014 年是 2.0 階段,伴隨著 手游 產業的爆發,虎牙、斗魚等直播平臺開始上線,直播媒介依舊以 PC 端為主。
2015~2016 年為 3.0 階段,資本大量進入帶動直播風口爆發,上演 " 千播大戰 "、全民直播,多元化的直播內容開始涌現。直播媒介開始由 PC 端轉向移動端,傳統 PC 端直播平臺優勢不再。
2017 年至今為直播 4.0 時代,行業格局從 " 百花齊放 " 向 " 巨頭爭霸 " 過渡,流量、主播和資本都開始向頭部平臺聚攏。直播滲透到電商、體育、財經、教育、社交、音樂等多個領域,直播電商獲得爆發式增長。
在張明看來,國內直播行業在 2019 年開始進入寡頭壟斷階段。" 排在最前面的是抖音和快手,全年直播收入在 300 億元左右;YY 與騰訊音樂、陌陌大概在百億元量級,只能排到第二梯隊;第三梯隊的斗魚、虎牙、映客、花椒大概是幾十億元規模。"
短視頻快速崛起,用戶時間被搶占,抖音和快手成為橫亙在傳統直播平臺面前的兩座大山。
從內容形態角度來看,短視頻平臺的內容更豐富多樣、覆蓋人群更廣泛。
90 后小文告訴億歐,自己和家人都是抖音用戶,也都嘗試過在抖音做直播。" 我媽媽喜歡通過抖音直播表演才藝或跟粉絲聊天,我偶爾會做寵物直播,我和老公出去旅游時還嘗試過直播釣魚。"
" 短視頻平臺的直播業務涵蓋了傳統直播平臺的大部分業務,這對傳統直播平臺的用戶維持和增長造成了一定困難局面。" 莫岱青說。
從用戶轉化角度來看,短視頻平臺和用戶之間的黏性更大,在培養直播用戶上具有較大優勢。
" 直播的信息密度很高,但弊端是看久了會很累,有些不想這么累的用戶就被擋在外面了。而短視頻就是一種折中的方式,15 秒一個、隨時可以看的短視頻可以很快吸引用戶的注意力,然后再慢慢轉化。" 張明說。
從營收角度來看,短視頻平臺的變現渠道更廣、變現效率更高。
傳統直播平臺盈利模式單一,主要依靠付費用戶。而經過平臺、工會的層層分剝,主播實際到手的收入通常只有打賞金額的三成左右,三方之間常因此爆發利益糾紛。
而短視頻平臺除了擁有傳統直播平臺的打賞功能外,還側重于直播帶貨業務。以商品交易為主的直播電商核心營收來源于傭金分成,由單向的打賞模式向雙向獲利的交易模式轉變,與用戶形成雙向互惠的關系。
張明看到,一個邏輯逐漸清晰起來: 如果沒有前端大的流量漏斗,單純只依靠直播是會越來越難。
百度是個好歸宿嗎?
百度的出手,則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就算 YY 對歡聚集團來說已經成為 " 雞肋 " 甚至淪為 " 棄子 ",對百度來說,卻是個 " 進可攻、退可守 " 的選擇。
入局較晚的百度,從今年開始發力直播領域。 在 5 月的百度移動生態大會上,百度集團執行副總裁沈抖表示,2020 年會更加積極地去推進整個百度的直播業務,推出 " 聚能計劃 ",拿出百億流量和 5 億補貼,發掘和打造優質直播創作者。
隨后,百度董事長李彥宏也現身直播間,加入 " 帶貨大軍 "。他在直播中說,希望未來會有越來越多人在百度直播上直播,將來有人愿意來百度 App 帶貨也是沒問題的。
原 YY 游戲直播負責人、虎牙創始人古豐也在今年 6 月加入百度,成為直播團隊負責人,向百度副總裁、百度 App 總經理平曉黎匯報。另外,百度還低調收購了短視頻平臺 V8 實拍。
圖源 / 網絡
" 百度本身不缺乏流量。" 國家廣告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數字 營銷 研究院院長馬旗戟認為," 特別是在其 App、信息流、小程序和百家號等產品逐步成型之后,流量來源開始多元化,但這一流量體系遠未達到理想形態。"
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 百度一直以來主要靠廣告賺錢,盈利方式單一、價值變現不足,需要尋找新的路徑。
張明也持類似觀點:" 百度系中,百度 App 有 2 億多 DAU,百度貼吧和好看視頻也有過千萬的 DAU,但變現效率非常低。YY 只有 300 多萬 DAU,卻每年貢獻百億的收入。"
在馬旗戟看來,百度既需要豐富其產品系列的覆蓋廣度,增加競爭空間,也需要產品功用效用的價值厚度,提升用戶依賴性。
" 目前在百度諸多產品 / 服務中均有直播入口,但缺乏一個足夠強的支撐平臺,激活激發整個體系內的流量。好看視頻似乎并不足夠,或許 YY 將擔起這個使命。"
實際上,從 30 億~40 億美元的出價,已足見百度對 YY 的重視。
張明告訴億歐,目前歡聚集團市值超過 70 億美元,包括國內業務、海外業務、剩余的虎牙股份以及現金。其中虎牙股份市值和現金加起來大概有 20 億美元,剩余的 50 億美元,就是 YY 國內業務和海外業務的二級市場價值。
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海外業務應該比國內業務值錢一些。 而 媒體 爆料的 30 億~40 億美元,已經相當于整個歡聚集團市值的一半,應該已經超過 YY 國內業務的實際價值,可以說百度給出了一個非常體面的價格。
" 當然,直播不是扭幾下蠻腰、擺幾件商品或秀幾場大趴,需要內容與運營的持續建設。我也不認為僅憑收購 YY,百度就能夠建立起完善的流量生成與循環體,或者對直播行業形成顛覆。" 馬旗戟表示。
在他看來,百度收購 YY 是在補齊短板,完善能力結構。 這個舉措更大的意義在于,躊躇多年的百度終于開始走出搜索、擁抱移動。
結語
2016 年 " 千播大戰 " 時,數以千計的直播平臺在這個賽道里廝殺。
熊貓、戰旗、全民、觸手、薄荷、龍珠等,都曾以贏家的姿態從硝煙中走出,但如今均已經倒閉或銷聲匿跡。
而百度收購 YY,騰訊推動虎牙、斗魚合并,淘寶更是瞄準萬億規模的直播電商吹起沖鋒號,再加上抖音、快手兩大流量新貴, 直播江湖紛爭十幾年,最終仍是巨頭們的戰場。
贏家通吃的移動 互聯網 時代,似乎向來如此。只是李學凌爭強好勝的這許多年,終究是錯付了。
來源:億歐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