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達斯鞋廠已在德國用機器人造鞋 中國不減產
(原標題:阿迪達斯鞋廠已在德國用機器人造鞋 中國不減產)
澎湃新聞記者 宦艷紅 綜合報道
在經歷了大批代工訂單“東南飛”后,那些為歐美大牌們代工的中國工廠,現在又面臨一個新的競爭者――機器人。
近日,德國體育用品巨頭阿迪達斯CEO赫爾伯特?海納(Herbert Hainer)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稱,“面對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我們將利用機器人來進行生產,生產線將回歸歐美等消費地”。
上述報道援引赫爾伯特?海納的話稱,制鞋廠在過去30年中曾經撤出歐洲,向韓國、中國和越南等勞動力成本低廉的亞洲國家轉移,但目前,“即使是在人工費較高的德國,也能以較少的人員實現機器人24小時不間斷生產了。亞洲的生產優勢正在逐漸減弱。”
赫爾伯特?海納還指出,“在亞洲生產還需要運送(到消費地的)時間”,如果當地生產“這將加快產業全體的運轉速度,縮短產品周期”,“運達消費地的時間將從目前的6周縮短至24小時之內。”
阿迪達斯目前每周推出一款新產品,但由于這些鞋在用途、花色和尺寸上各不相同,庫存容易飽和。 如果未來能實現“當地生產、當地消費”的模式,將縮短交貨期,靈活應對消費需求,減少浪費,實現少量生產,還可以迅速應對流行趨勢的變化。
阿迪達斯在今年5月底已經對外宣傳,他們已經準備在其大本營德國, 啟動機器人工廠Speedfactory,運用智能機器人制造運動鞋。
據了解,這家設在德國南部的安斯巴赫工廠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由阿迪達斯的合作伙伴――德國自動化公司Oechsler MotionGmbH來負責運營,在產能、精準性、新設計上將獲得巨大提升。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阿迪達斯也會雇傭160余名員工來協助機器人生產并把關。 Speedfactory除了能夠增加產能,還能幫助減少海運氣體排放以及粘合劑的使用量。
這一被認為是德國“工業4.0”的代表的新型工廠,目前處于試運營階段。此前媒體報道稱, 首批由Speedfactory生產的鞋將在今年下半年問世,大規模生產則預計要從明年開始。阿迪達斯還計劃于2017年在美國開設第二家Speedfactory。
對于包括在中國的那些阿迪達斯代工廠來說,機器人工廠的出現,最現實的問題可能是搶走了他們的訂單。近來年,隨著人力等各類成本的增加,在服裝業乃至整個制造行業,生產基地紛紛向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轉移。
早在2012年,阿迪達斯就關閉了位于蘇州的惟一一家在華直屬工廠。這也是繼2009年耐克關閉位于太倉的在中國唯一一家鞋類生產工廠后,另一體育用品巨頭的遷出。
不過,阿迪達斯25日在給澎湃新聞的回復中稱,“無論現在還是將來,中國被視為阿迪達斯集團的一個重要采購地。 阿迪達斯集團在中國的實際生產數量不會減少,從中國采購的產品量也將保持穩定。”
對于Speedfactory,阿迪達斯稱,該工廠的概念源于定制化服務。“我們想運用某些領域(目前是鞋類)的自動化生產,縮短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打造出前所未有的高性能、定制化的體育用品。”
阿迪達斯還計劃通過3D打印機生產有特殊功能的運動鞋。赫爾伯特?海納在上述采訪中表示,機器人自動化工廠的“下一個階段將是3D打印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