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浙江父女去IPO敲鐘了
來源:投資界(ID:pedaily2012) 作者:劉博
創業父女檔。
赴港上市絡繹不絕。
投資界獲悉,臥龍電驅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港股掛牌,實現“A+H”雙重上市。值得一提的是,臥龍電驅A股股價年內至今已翻倍,最新市值近500億元。
來自浙江紹興的臥龍電驅,背后站著一對父女——陳建成、陳嫣妮。1984年,陳建成從一間山村里的舊廠房起步,一路帶領臥龍電驅成為國內電機龍頭。
而與眾多二代的成長路徑相似,陳嫣妮也是從海外學成歸來,2007年進入集團工作,歷練多年后從父親手中接班。
父女聯手,締造市值500億
這是一個浙商白手起家的故事。
1959年出生的陳建成,紹興人,高中畢業后就跟著父親一起做木匠。1977年,進入聯豐玻璃鋼廠工作,從一名技術員做起,1982年出任副廠長。這一年,女兒陳嫣妮呱呱落地。
兩年后,陳建成決定辭職創業,與五位工友湊了十幾萬元,在上虞縣蒿壩村承包了一個舊廠房,創辦上虞縣多速微型電機廠,這便是臥龍集團的前身。1985年,陳建成帶領工人們生產出第一款產品“JW系列電機”,很快在次年做到了銷售額100多萬元,利潤超過20萬元,并在同年注冊了臥龍牌電機商標。
緊接著,臥龍集團進行股份制改革,由鄉鎮集體企業轉為民營企業。經過多年的打拼,臥龍電驅在2002年成功登陸上交所,陳建成迎來自己第一個IPO。
而陳嫣妮也在2006年從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畢業回國,起初她先進入摩根大通、匯豐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并未選擇回歸家族企業。她曾在接受《浙商》雜志采訪時表示,“因為在外面歷練和在自家企業不一樣,在外我是普通人,但在臥龍內部,哪怕作為普通員工去一線,大家都覺得我是老板。”
2007年,陳嫣妮回到臥龍集團工作,先是在從事進出口貿易的子公司任職。2009年,臥龍電驅啟動對奧地利ATB集團的海外并購,她回到集團總部,成為父親的翻譯和助理。直到2011年并購完成,陳嫣妮全程參與其中,僅談判就有十多輪。
隨后,在父女二人的合作下,臥龍電驅又相繼收購意大利機器人生產線解決方案提供商SIR、美國通用電氣中低壓電機業務,并將Brook Crompton(伯頓)、Schorch(嘯馳)、Morley(莫利)、Laurence Scott(勞倫斯)等多個歐洲知名工業品牌納入麾下。
時至今日,臥龍集團已發展成為以電機及驅控為主業,并涵蓋風光儲氫新能源、礦產資源等業務的跨國企業,旗下有臥龍電驅、臥龍資源、Brook Crompton三家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遍布北美、歐洲、亞洲的超40家工廠。
經過多年歷練,陳嫣妮也逐漸從父親手中接過了重擔,現擔任臥龍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臥龍控股集團董事長一職。據臥龍電驅招股書顯示,陳建成、陳嫣妮父女,直接及通過臥龍控股、臥龍舜禹間接持股,合計持股約38.84%,為控股股東。此外,臥龍電驅現任董事長龐欣元,他的另一重身份正是陳嫣妮的丈夫。
值得一提的是,臥龍電驅年內股價已經翻倍,最新市值近500億元。
投了智元,還是宇樹的供應商
這究竟是一門什么生意?
招股書顯示,臥龍電驅專注于電驅動系統產品及解決方案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持續為全球客戶提供包括防爆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工業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暖通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新能源交通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機器人組件及系統應用五大核心板塊。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4年收入計,臥龍電驅在全球防爆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約為4.5%;在全球工業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四,市場份額約為2.8%;在全球暖通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市場排名第五,市場份額約為2.0%。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臥龍電驅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42.66億元、155.66億元、162.47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為8.39億元、5.53億元、8.32億元。2025年上半年收入則為80.31億元,同比增長0.66%;期內利潤為5479.69萬元,同比增長33.96%。
其中,防爆、工業、暖通電驅動系統解決方案這三大業務為臥龍電驅的基礎業務板塊,撐起了臥龍電驅近九成營收。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三大業務近年來增長乏力,收入增速也呈現出明顯放緩。
為此,臥龍電驅也將突破口瞄向了機器人業務。招股書披露,2022年至2024年,臥龍電驅機器人組件業務收入分別為3.55億元、4.06億元和4.51億元;對應占比則為2.5%、2.6%和2.8%;而隨著今年上半年機器人初步量產,該部分收入也僅為2.7%。由此可見,機器人業務的商業化仍處于早期,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智元機器人以增資擴股形式完成對希爾機器人的戰略注資,后者為臥龍電驅旗下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商;隨后,臥龍電驅也宣布成為智元機器人的戰略股東,重點推進具身智能機器人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應用生態構建。
此外,臥龍電驅還通過持有金石成長股權,間接持有宇樹科技的股份。據媒體報道,臥龍電驅是宇樹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為其提供高爆發關節模組、伺服驅動器等關鍵部件。
而臥龍電驅在赴港IPO募資金額用途中也強調,包括加強公司在新興領域(主要為電動航空及機器人組件)的投資及業務。顯然,臥龍電驅將第二增長曲線押在了機器人身上。
中國女二代,開始集體登場
目之所及,越來越多“父女創業檔”登上IPO敲鐘舞臺。
前不久,聯合動力在創業板IPO申請申請已獲得證監會注冊,計劃募資48.57億元。這家企業2021年脫胎于匯川技術,身后站著朱興明、朱瀚玥父女,其中朱興明執掌下的匯川技術早已上市,最新市值超1700億元。目前聯合動力已通過兩輪上市問詢,距離上市敲鐘只剩臨門一腳。
印象深刻的還有今年6月,中策橡膠登陸上交所主板,開盤市值一度接近500億元。脫胎于1958年成立的杭州海潮橡膠廠,中策橡膠是國內首屈一指的輪胎制造商。在本次IPO前,公司實際人為仇建平、仇菲父女,合計控制46.95%股份。
一個游戲IPO也在趕來——2014年成立的星邦互娛,由郭中健一手創建,他的女兒郭小蘭在2017年以首席執行官身份加入,此后接連孵化多個爆款游戲。不久前,星邦互娛憑借著招牌手游《九州仙劍傳》總流水突破100億元。今年3月,星邦互娛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稍早前,樂欣戶外港股IPO備案申請材料也已獲證監會接收。創始人是一位60后浙江商人楊寶慶,他歷經三十余年打造出泰普森,其中樂欣戶外正是隸屬集團的釣魚裝備業務。招股書顯示,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LEI YANG即為楊寶慶之女。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悄然間,中國商業江湖崛起一批女繼承者們。諸如劉舒琪接棒,成為近千億市值通威股份掌門人;劉暢從父親手下接過新希望投資集團;桐昆集團創始人陳士良交棒給女兒陳蕾;天齊鋰業選舉蔣衛平之女蔣安琪為新任董事長……她們成為中國商界一道風景線。
當然,更為外界熟知的是宗馥莉。去年2月,宗慶后因病去世,娃哈哈從此進入“宗馥莉時代” 。接班第一年,娃哈哈營收重回700億區間,拉齊了十年前的業績規模。然而最近,宗馥莉卻陷入一場遺產繼承風波之中,令人唏噓。
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23年,十幾年間,中國家族企業選擇女性作為繼承人的比例顯著提升。曾經被視為“第二選擇”的女兒們,如今也成為家族事業延續的核心。但需要注意的是,代際傳承遠非簡單的財富移交,而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正如陳建成此前所言,“現在很多年輕人學歷高、英文好,但只靠這個是不夠的。企業家都是‘槍林彈雨’里出來的。”
正所謂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中國歷史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那就是守業總比創業難。顯然,留給她們的考驗才真正開始。
